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大鼠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分化的能力比较

2016年10月3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第9期 作者:范丽君 肖倩蓉 林凯桑 王思妤 李章芳 李晨钟 张彤 韩亚娟 沈洁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研究脂肪干细胞(ASCs)向内皮分化的能力,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比。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SCs)向内皮分化的能力,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比。

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培养ASCs、BMSCs,选择生长良好的一定代数的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用CCK-8 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进行标准内皮诱导3 周,用qPCR 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1、KDR、vWF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表面抗原 CD31 的表达;用Dil 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检测诱导组细胞的摄取功能;在Matrigel 上验证诱导组细胞的成管能力。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SCs和BMSCs,形态上,ASCs与BMSCs类似,均呈长梭形、纺锤状,类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流式检测结果显示BMSCs 与ASCs 均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100%与96.9%)、CD90(96.5%与 99.2%),低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3.9%与0.8%),证实所提取的是间充质干细胞;CCK-8 增殖实验结果表明, ASCs的增殖速度比BMSCs的增殖速度快(P<0.05)。标准内皮诱导后,qPCR显示诱导组BMSCs和ASCs表达CD31、KDR、 vWF mRNA水平均高于未诱导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31 抗原表达在诱导组的细胞膜表面;荧光显微镜下诱导组细胞摄取Dil-Ac-LDL(未诱导组不摄取);诱导组细胞在Matrigel 上均具备成管能力,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

结论:表明BMSCs和ASCs 均可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ASCs 广泛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时间更短且增殖能力更强,提示ASCs 比 BMSCs更具有应用前景。

 

全文阅读:大鼠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分化的能力比较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