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猪麻醉
(一)注射麻醉
1.麻醉前禁食 小型猪在麻醉前应观察5~7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脱水及体重下降等症状,对新引进的小型猪应该制订标准的护理程序。禁食一段时间是为了在麻醉诱导时能排空胃内食物和液体,预防麻醉期间引起的反流、误吸。反流和误吸的产生都与胃排空关系密切。小型猪上消化道具有较快的排空速率,仅几个小时就能够进行胃排空,因此,对于固体食物在外科手术操作前禁食12小时就足够,但是在外科手术前应始终为其提供饮水。小型猪能够快速的采食流质和带有甜味的食物,这可以在术后预防长时间禁食引起的低血糖。在禁食过程中应该将小型猪垫料从饲养笼内移开,因为禁食过程中,小型猪可能将其作为食物吃掉。长时间的禁食禁饮也可导致一系列的不良表现,应引起注意,包括明显的口渴、饥饿和焦虑;麻醉耐受性和安全性降低;由于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都可使麻醉平面以下的血管扩张,造成血压下降,发生术前虚脱、低血糖等,使小型猪对麻醉的耐受性显著降低;术前易发生大汗、心慌、血压下降等,术中稍失血即可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血压低,手术切口周围血液循环差,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增加;加重应激反应。
2.麻醉前用药 对小型猪实施麻醉前应进行诱导麻醉,不同麻醉诱导剂对小型猪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麻醉维持药物的类别与剂量都有影响。在对小型猪实施诱导麻醉时,应尽量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并预防在操作过程中造成人员受伤和设备的损坏。
麻醉前用药能够很好地缓解小型猪的焦虑,阻断迷走神经,降低麻醉维持的药物用量,并且便于小型猪的保定与捉拿。这类麻醉前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镇静药、催眠药和镇定药。
(1)抗胆碱能类药物:阿托品是外科手术前常用的前驱药物,该药物能够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的产生,因该药物能够阻断迷走神经,在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气管内吸痰时能够降低小型猪的反射。该药物对因麻醉引起的心动过缓具有一定的作用。本实验室在小型猪麻醉前肌肉注射0.05mg/kg的阿托品,麻醉过程中静脉注射0.02mg/k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阿托品并不是小型猪麻醉过程中所必需的药物,在小型猪麻醉过程中要考虑到该药物会阻断迷走神经和引起心动过速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2)镇静与镇定药:在小型猪麻醉中吩噻嗪类和苯二氮䓬类镇静药是常用的麻醉前药物,这类药物能够产生诱导麻醉的作用。大剂量的药物能够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肾上腺素能阻滞,该类药物的作用时间在8~12小时之间。有报道证明,皮下(0.5~10mkg/kg)或静脉(0.44~2mg/kg)注射脂溶性地西泮注射液在小型猪麻醉过程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催眠、镇静效果,其作用时间可维持6小时。本实验室将地西泮注射液(1~2mg/kg)与麻醉药物合用于小型猪的麻醉维持,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麻醉风险;皮下或静脉注射(0.1~2mg/kg)水溶性的咪达唑仑能够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然而大剂量的咪达唑仑应用在小型猪麻醉过程中会引起心血管指数的明显下降。
3.肌肉注射麻醉 肌肉注射麻醉是小型猪实验应用中最常用的麻醉技术,静脉注射麻醉、吸入麻醉通常也需要肌肉注射麻醉诱导。本实验室对小型猪进行肌肉注射麻醉时通常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伸缩笼将小型猪固定于饲养笼一侧后进行肌肉注射(图3-16);第二种方法是将小型猪装入运输笼内,将运输笼猪头所在的一侧抬起450左右,利用猪自身体重使臀部固定,麻醉师一手抓住猪尾巴,使猪进一步固定,另一只手在臀部肌肉注麻醉剂(图3-17);第三种方法主要针对性情温顺或经训练便于接触的小型猪,麻醉师打开饲养笼,轻轻抚摸小型猪,尽量减少其恐惧心理,待小型猪安静后将注射器刺入其臀部或耳后进行注射。在实施以上三种方法进行麻醉诱导时所使用的注射器前端都应连接带软管的头皮针(蝶形翼针头),这样做的优点是头皮针的软管可随猪的挣扎而随意弯曲,防止因小型猪突然挣扎时针头的脱出。
图3-16 利用伸缩笼进行肌肉注射
图3-17 利用转移笼进行肌肉注射
盐酸氯胺酮是最常用的小型猪注射麻醉药物,通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盐酸氯胺酮属于苯环己哌啶类静脉全麻药,其基本化学结构为环己胺,故亦称环己类药。该药物的作用效果可称作是“分离麻醉”,其显著特点是完全镇痛并伴有轻度睡眠。小型猪单纯应用该药物(11~33mg/kg)20分钟内能够产生化学作用。该药物肌松效果差,但是对心脏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盐酸氯胺酮单独应用不能够对小型猪的内脏器官产生镇痛作用,必须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才能产生较好的肌肉松弛与镇痛效果。
盐酸氯胺酮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案如下:氯胺酮33mg/kg,乙酰丙嗪注射液1.1mg/kg;氯胺酮15mg/kg,地西泮注射液2mg/kg;氯胺酮10mg/kg,氟硝西泮0.2mg/kg;氯胺酮33mg/kg,咪达唑仑0.5mg/kg;氯胺酮15mg/kg,阿扎哌隆2mg/kg;氯胺酮20mg/kg,塞拉嗪2mg/kg;氯胺酮10mg/kg,美托咪啶0.2mg/kg。氯胺酮联合应用咪达唑仑能够产生肌松作用,一次给药其麻醉维持在45~60分钟,便于进行气管内插管。有研究表明,氯胺酮联合应用美托咪啶的药物应用剂量具有较为宽广的安全范围,氯胺酮的用药范围为1~10mg/kg,美托咪啶的用药范围为0.08~0.2mg/kg。一般来说增加了氯胺酮的用药量应当相应地减少美托咪啶的用药量。氯胺酮联合应用塞拉嗪能够产生短效的镇痛作用,但是这种配伍方式易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氯胺酮联合应用乙酰丙嗪、地西泮和阿扎哌隆不能产生足够的肌松作用以进行气管内插管,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盐酸氯胺酮(20mg/kg)和盐酸甲苯噻嗪(2mg/kg)已推荐为猪的一般麻醉方案。可是,由于猪易发生致命性心率失常,这种联合用药应同时伴随使用阿托品来防止盐酸甲苯噻嗪相关的持续性心传导阻滞和低血压。黄河等人在小型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手术中应用12mg/kg的氯胺酮与0.5mg/kg的咪唑安定肌肉注射进行基础麻醉,0.02%的氯胺酮与0.4%的依托咪酯静脉滴注维持麻醉取得良好效果。
本实验室研究发现,小型猪单独肌肉注射盐酸氯胺酮10mg/kg具有麻醉速度快的特点,可用于时间短、刺激小的外科手术等操作。但是由于麻醉深度不够,盐酸氯胺酮的肌松效果较差,所以难以施行气管插管术。盐酸氯胺酮与速眠新Ⅱ(体积比2:1)肌肉注射0.3~0.5ml/kg诱导速度快,肌松效果良好,便于气管插管。该方法的缺点是速眠新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明显,表现为心率和血氧含量降低,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实验应谨慎使用、控制其剂量。另外应用速眠新Ⅱ与咪达唑仑注射液(体积比1:1)按照0.5ml/kg肌肉注射对小型猪麻醉诱导后建立静脉通道,戊巴比妥钠静脉维持麻醉也是本实验室常用的麻醉方法,该方法在小型猪的麻醉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静脉注射麻醉
(1)巴比妥酸盐类:戊巴比妥钠是当前小型猪麻醉的常用注射麻醉剂。其作用主要是使中枢抑制,轻度者镇静,中度者催眠,深度者麻醉,过量则呈呼吸循环抑制状态,麻醉过深时可抑制延脑呼吸中枢导致动物死亡。常见的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包括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钠、硫戊巴比妥钠、甲己炔巴比妥钠、仲丁硫巴比妥钠、环己巴比妥钠、丁硫巴比妥钠、甲硫巴比妥钠和硫烯巴比妥钠等。在实验室中,巴比妥酸盐作为麻醉剂已被广泛使用,因巴比妥酸盐需要静脉注射起效,所以推荐剂量只能作为一个指导,对于猪的麻醉,巴比妥酸盐依据年龄和体重的不同用药剂量变化很大。当巴比妥酸盐与其他药联合应用时,可减少1/2~2/3的用量,有报道,戊巴比妥钠应用范围为20~40mg/kg,硫喷妥钠为6.6~30mg/kg。小型猪的麻醉中戊巴比妥钠必须在诱导麻醉后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静脉注射给药。该药物对心肺功能的抑制作用与给药量呈正相关,通常表现为抑制呼吸,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脑血流量。硫巴比妥酸盐类表现为降低心肺功能,使脑血流量和颅内压下降,对外周血管阻力影响较小。在巴比妥类麻醉剂中硫巴比妥酸盐类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最小。临床麻醉指导用药剂量为硫喷妥钠、硫戊巴比妥钠6.6~30mg/kg,3~30mg/(kg·h),戊巴比妥钠20~40mg/kg,5~40mg/(kg·h)。Grund等将猪分为戊巴比妥钠麻醉组和盐酸氯胺酮-枸橼酸芬太尼-美托咪啶麻醉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盐酸氯胺酮-枸橼酸芬太尼-美托咪啶麻醉组与戊巴比妥钠组相比较出现更明显的心率、心肌收缩力、动脉血压、左心室压以及主动脉血流量等的下降。徐义虎等应用氯胺酮10mg/kg、咪达唑仑0.25~0.5mg/kg肌肉注射诱导麻醉,3%戊巴比妥钠0.2ml/kg用于麻醉维持,在小型猪烧伤外科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吴清洪等对西藏小型猪肌肉注射0.1 ml/kg速眠新Ⅱ诱导麻醉,建立静脉通道按照0.2ml/kg的剂量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用于麻醉维持,结果联合用药显著优于单独应用速眠新,作者认为速眠新Ⅱ与戊巴比妥钠联合应用于西藏小型猪的麻醉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于文等对贵州小型猪应用氯胺酮10mg/kg、阿托品0.02mg/kg和地西泮0.4mg/kg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后,静推芬太尼5μg/kg,1%戊巴比妥钠静脉滴注维持麻醉顺利完成了小型猪动脉再狭窄模型。阮定红等肌肉注射盐酸氯胺酮12mg/kg、阿托品0.5mg,小型猪麻醉维持通过静脉泵入枸橼酸舒芬太尼3~4gμ/(kg·h)、咪达安定0.15mg/(kg·h)和盐酸氯胺酮15~20mg/(kg·h),在小型猪经皮肾镜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
本实验室应用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Ⅱ(体积比2:1)0.3ml/kg肌肉注射诱导麻醉后,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mg/kg用以麻醉维持,收到较好的麻醉效果。有研究者认为在超过2小时的麻醉程序中应避免使用戊巴比妥。对于2~6小时的麻醉程序,比较适合重复应用超短效的小剂量硫喷妥钠。另外,持续的静脉滴注这些药物可提供更平稳的麻醉。应用戊巴比妥钠麻醉时由于实验猪易发生呼吸抑制,因此,应该备有呼吸机。
(2)分离麻醉药:分离麻醉类药物具有扩张支气管、增加心率、提高心输出量、升高血压的作用,盐酸氯胺酮是常用的分离麻醉药,该药物能够延长心肌的不应期,使冠脉扩张,增加肺动脉血管阻力,升高脑血流量。小型猪采用静脉输注盐酸氯胺酮和其他药物的复合麻醉,在外科手术中能够为小型猪提供内脏器官的镇痛作用。盐酸氯胺酮1mg/ml、塞拉嗪1mg/ml和5%的愈创木酚甘油醚与5%的葡萄糖混合,将提供稳定的心血管功能。其给药方式为先以静注1ml/kg,此后以1ml/(kg·h)的剂量输注。咪达唑仑0.5~1.5mg/(kg·h)、盐酸氯胺酮5mg/(kg·h)、美托咪啶10mg/(kg·h)均可用于静脉输注麻醉。现在盐酸氯胺酮-阿扎哌隆低剂量的静脉注射被用作小型猪的镇静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以上的麻醉方法都应伴随有小型猪的心率、血压等监护措施。
张帆等将盐酸氯胺酮分别与戊巴比妥钠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于巴马小型猪的麻醉,结果表明这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强、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本实验室在应用戊巴比妥钠进行小型猪的麻醉时,根据手术时间长短肌肉注射盐酸氯胺酮(5~10mg/kg)能够起到镇痛、延长麻醉时间的作用,在术后小型猪复苏方面,比反复追加戊巴比妥钠的苏醒时间显著缩短。
(3)阿片类麻醉药:阿片类药物最早静脉注射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起到镇痛作用。该类药物常和吸入麻醉等药物联合应用于小型猪的麻醉中,在吸入麻醉中,其用量在0.5%就能够满足需求。阿片类药物不降低心脏收缩力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外周血管的阻力影响较小,但是具有呼吸抑制的作用。在小型猪的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已成功使用静脉给予0.03~0.05mg/kg[30~100mg/(kg·h)]的芬太尼联合致麻醉药物。苏芬太尼比芬太尼更有效,在心血管外科研究中,苏芬太尼静注5~10mg/kg后,再继续以10~30mg/(kg·h)的剂量输注。这类药物在小型猪的麻醉过程中的指导用量为:芬太尼30~100mg/(kg·h),苏芬太尼7~30mg/(kg·h),阿芬太尼6mg/(kg·h),瑞芬太尼30~60mg/(kg·h)。该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麻醉过程中的心动过缓和肌肉紧张。
5.腹腔注射麻醉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应用于小型猪麻醉也偶见报道。周忠信等对37例小型猪肌肉注射5mg/kg的氯胺酮,随后腹腔注射25mg/k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应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在小型猪手术过程中,麻醉平稳、肌松效果好、生命体征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左艳芳等对108例小型猪采用静脉注射30mg/kg戊巴比妥钠,手术过程中若小型猪躁动再腹腔注射90~150mg的戊巴比妥钠,作者认为这种方案是小型猪麻醉中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然而,吴洪清等通过对西藏小型猪的麻醉实验,认为单独应用戊巴比妥钠行腹腔或肌内注射麻醉,效果不理想,由于腹腔注射后药物在腹腔内被腹水稀释后再缓慢吸收,药物达到血液有效浓度的时间较长,而肌内注射由于小型猪的脂肪组织较多,戊巴比妥钠的稳定血药浓度只有在脂肪组织饱和后才能达到。虽然腹腔注射麻醉具有注射操作简单的特点,但麻醉深度不易控制,药物使用剂量大,经常会出现麻醉过浅或过深致死的情况。
(二)吸入麻醉
1.吸入麻醉概述 吸入麻醉是利用气体或者经挥发出来的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而起到麻醉作用。吸入麻醉分为气体吸入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气管内插管麻醉是将一特制的导管置入动物气管内,建立人工的通气管道,通过这一气管内导管进行麻醉,气管内插管麻醉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能够给氧吸入和辅助呼吸,吸入麻醉过程具有可逆、无蓄积、在机体内代谢率低、代谢产物无毒、安全性大、麻醉平稳、苏醒快的特点。
实施吸入麻醉时吸入麻醉剂需经过麻醉机吸入动物体内而产生麻醉作用。麻醉机可用于麻醉、供氧及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要求提供的氧及吸入麻醉药浓度应精确、稳定和容易控制。现代麻醉机除了具有气路部分的基本构件外,还配备了电子、电脑控制和监测等仪器设备,因此,对操作和管理的要求较高。高水平的麻醉师和多功能现代麻醉机相结合,是当今麻醉的发展趋势,必将大大减少机械故障所致的意外事故发生。麻醉机包括供气装置、流量计、蒸发器、通气系统、麻醉呼吸机、监测和报警装置、麻醉残气清除系统和各种附件与接头等。
在吸入麻醉中,必须明确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其定义是在一个大气压下有50%病人在切皮刺激时不动,此时肺泡内麻醉药物的浓度即为1个MAC。MAC是衡量吸入麻醉药效能强度的指标,也是监测动物麻醉深度的基础。进行外科手术时约需1.5~2倍的MAC,但是因动物品种、体况以及联用药物而存在差异。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越高,麻醉剂的作用越弱。另外,MAC也可作为探讨麻醉作用机制的手段。影响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动物种属和种间的差别;②生理节奏,在同一个动物,由于测量时间不同,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也会发生改变;③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低碳酸血症对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影响较轻微,高碳酸血症高于12.6kPa(95mmHg)将成为麻醉剂,因此,应降低最小肺泡气有效浓度;④代偿性酸中毒,较小或无任何影响;⑤动物年龄,老龄动物应减少用量;⑥其他药物,阿片和镇痛剂的协同应用将降低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值。
2.小型猪常用吸入麻醉剂 小型猪最常用的吸入麻醉剂主要有异氟烷、地氟烷和七氟烷。这三种麻醉剂一方面对动物不会产生太多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物相比它们对人类的损害较小,因此,是小型猪麻醉中的理想药物。在药物成本上异氟烷要比地氟烷和七氟烷有较大的优势,现在异氟烷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小型猪的麻醉过程中。Holmstrom等应用异氟烷、地氟烷和七氟烷对猪进行麻醉,通过动脉内注射133Xe,经133Xe的清除曲线来计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通过平均动脉压(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脑血流量计算脑血管阻力(cerebrovascular resistance, CVRe),研究证实这三种吸入麻醉剂作用于小型猪,其CBF大小为地氟烷>异氟烷>七氟烷;MAP与CVRe的大小为七氟烷>异氟烷>地氟烷,异氟烷在低吸入剂量下对大脑血管的舒张作用不明显,但是在高吸入剂量下七氟烷与地氟烷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均高于异氟烷。所有的吸入麻醉药物以剂量依赖方式下引起脑血流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降低氧耗量,易产生高碳酸症和引起支气管扩张作用,相比之下异氟烷的这些作用是最小的,在一定剂量下异氟烷还具有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的作用。在心肌收缩力抑制作用方面,异氟烷、地氟烷和七氟烷要比其他吸入麻醉剂对心肌的损害作用小得多,Aagaard等研究证实七氟烷在麻醉的初期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有报道称地氟烷能够引起肝脏和小肠的容氧量降低,但是不会造成组织的缺氧。A1-laouchiche等将异丙酚[8mg/(kg·h)]、七氟烷(1MAc)和地氟烷(1MAc)用于麻醉小型猪,麻醉后对小型猪的血清和肺脏灌注液内的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反应氧化应激的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证实,机械通气吸入地氟烷易引起局部和全身性的氧化应激反应。虽然氧化亚氮在小型猪的麻醉过程中应用逐渐地减少,单纯应用氧化亚氮并不能对小型猪的内脏手术产生镇痛作用,然而有研究证实将氧化亚氮与氧气(1:1或2:1)混合,然后与其他麻醉药物联用却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将氧化亚氮与氧气混合(2:1)后与异氟烷联合应用于小型猪的麻醉能够大大降低因麻醉造成的心肌抑制作用,并且在麻醉过程中异氟烷的浓度需要量减少将近50%,其MAC浓度为195,单纯的异氟烷为1.2~2.04,地氟烷为8.28~10,氟烷0.91~1.25,七氟烷为2.53,安氟烷为1.66。然而氧化亚氮对人体有着潜在的危害性,在使用时应该做好尾气处理。
对于其他吸入麻醉剂,如:甲氧氟烷麻醉效能比较低,使血压、心排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均下降,而且可以对人。肾脏造成损害;氟烷能够致敏心肌层使儿茶酚胺诱导产生心律不齐,它对心肌产生的抑制作用比较强烈,降低心排量,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恩氟烷在一些敏感的动物身上应用时容易诱发癫痫,还可降低血压、心排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因此,在小型猪麻醉过程中不建议采用这些药物。
3.小型猪的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小型猪最主要的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法为小型猪提供了很好的麻醉与镇痛效果并且大大缩短了术后小型猪的复苏时间。小型猪吸入麻醉前应该检查麻醉机CO2吸收装置、麻醉剂尾气吸收装置以及各项仪表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小型猪的禁食、麻醉前给药、诱导麻醉以及气管插管与注射麻醉相同。
在进行吸入麻醉前应该将麻醉机各项参数设置完全,其中包括潮气量、呼吸次数、氧气流速等。小型猪肺部组织对过度通气十分敏感,当过度通气时容易引发气胸和气腹,在症状严重的小型猪身上可发生肠壁囊样积气症,在小型猪吸入麻醉中还容易造成肺脏鼓胀不全和远端气管通气阻塞等状况,Carvalho等在幼龄猪中研究了降低肺脏呼气末正压的作用机制。小型猪的通气压应该在18~22cmH2O间,潮气量为5~10ml/kg,潮气末CO2通常为40~50mmHg,呼气末端压(PEEP)可以通过呼吸机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适当的肺部压力。
小型猪呼吸频率依据麻醉深度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对于20~40kg的小型猪在吸入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设定在12~15次/分,在麻醉过程中应该监测血氧、动脉血气和潮气末端CO2量,以确保正确的通气量。
小型猪吸入麻醉前应通纯氧5分钟,以尽量将其体内的氮气排出。在开启吸入麻醉机时先采取高浓度的吸入量(2%~4%),待达到较平稳的麻醉状态时逐渐根据需要降低麻醉剂的吸入量(0.6%~2.5%)。在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能够大大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小型猪手术的成功率。本实验室在对小型猪实施麻醉诱导(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Ⅱ体积比2:1,0.3ml/kg肌肉注射)后,采用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2~4mg/kg)联合吸入异氟烷对小型猪实施麻醉,在开胸、开腹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吸入麻醉剂的吸入量则可根据静脉给药量的增加进行相应的减少。该方法可以降低麻醉成本、易于控制麻醉深度、具有安全性好,麻醉平稳,苏醒快的特点。
牛纪元等在贵州小型猪胰、肾联合移植中应用1%~1.7%的异氟烷吸入麻醉,手术过程中静脉给予万可松及芬太尼,这种复合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洋等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采用2mg,/kg异丙酚肌肉注射进行诱导麻醉,吸入1.5%~2.0%的异氟烷进行麻醉维持,维持麻醉过程中持续给以1ml/(kg·h)的异丙酚,因异丙酚重复给药在体内无蓄积,不会延迟小型猪的苏醒时间,异氟烷代谢速度快,易于控制麻醉深度,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小型猪麻醉方法。Bauer等在小型猪与狒狒之间进行常位异种移植手术过程中,应用异氟烷与异丙酚分别对动物实施麻醉,结果证实两种麻醉方法对动物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是应用异氟烷进行麻醉在手术完成心肺分流术后,动物对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依赖性要明显低于异丙酚组,作者建议在该种常位异种移植中建议应用异氟烷对动物实施麻醉。Baumert等在猪的急性失血性休克实验中应用氙气对猪进行麻醉,实验过程中对猪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心排量(CO)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应用氙气麻醉猪与异氟烷麻醉相比,氙气麻醉较异氟烷能够更快的观察到急性失血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监测到了失血后平均动脉压(MAP)的短暂恢复。hecker等在联合应用七氟烷与氙气对猪麻醉研究中,证实七氟烷对猪实施麻醉所需的最低肺泡浓度(MAC)与掺入氙气浓度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Gerritzen等在仔猪去势手术中通过对仔猪脑电图(EEG)和心电图(ECG)的监测,认为应用70%CO2+30%O2对猪进行麻醉适合于仔猪的去势手术。王洋等通过比较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与吸入异氟烷(2%)对小型猪实施麻醉相比较,结果证实异氟烷吸入麻醉平稳、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NO能够选择性的扩张肺组织血管,因此,对治疗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因为NO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上限制了它的应用。Ashley等分别应用10ppm、40ppm和80ppm的NO对猪实施吸入麻醉,结果证实吸入10ppm的NO对正常的肺组织没有明显的损害,在该剂量下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