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建立实验动物遗传监测制度的重要性
2016年10月20日
来源:《实验动物屏障环境与设施管理技术》
作者:赵效国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摘要:建立实验动物遗传监测制度的重要性
(一)遗传监测的重要性
遗传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各品系应具有的遗传特性,以及是否发生遗传突变和遗传污染等,以确保被监测的样品符合该品系的要求。由于品系特性易受许多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并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使用遗传污染的动物所进行的实验,往往导致错误结论。因此,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监测应作为常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比微生物质量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更大。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许多近交系小鼠、大鼠和豚鼠,分布在世界各地饲养,产生大量的亚系,其品系的遗传特性可发生很大变异。来自同一起源的亚系间可能出现显著差异,若使用这些亚系,在不同实验室得到的实验数据也不同,实验结果无法重复。因此,在进行动物实验前了解所使用的实验动物遗传背景十分重要,查清品系的背景也是遗传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
(二)造成遗传污染的因素
引起遗传特性改变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变异。由于染色体片段存在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基因位点存在突变,若这些变异在饲养过程中被固定下来,就会引起群体遗传特性改变。此外,近交系在近交20代后仍有残余的杂合子存在,携带杂合子的个体往往表现出生活力强,易于选留,更易于在群体中扩散而引起遗传特性发生改变。引起遗传特性改变的另一因素就是人为失误,如饲养管理不当(如在同一饲养室或笼架上饲养相同毛色的不同品系动物)、记录不完整、经常更换饲养人员、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等,这些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群体遗传污染。在无菌动物或SPF级动物剖腹净化时,需要一个同类雌性动物来代哺剖宫产的仔鼠,若被代乳的仔鼠和本身仔鼠毛色相同时就具有遗传污染的危险。错误交配也是引起遗传特性改变的常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