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扫描设备及扫描房间的清洁及消毒
实验用猪的捉拿与保定请参照本章第一节捉拿技术与保定技术。这里主要强调无论CT、MR还是PET等这些扫描设备都非常昂贵,而且在目前状况下,绝大多数医疗和科研机构都是临床和科研共用的。因此,在对动物进行扫描后,扫描仪及扫描仪所在房间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动物的尿液、毛屑以及具有传染病的动物器官都是潜在的污染源。在对小型猪进行检查时,推荐使用雌猪,因为雌猪易于置入导尿管进行导尿,这样可以避免尿液所造成的污染。实验用猪在扫描时建议裹上毛毯和塑料布,并在扫描床上铺上塑料布,这样可以防止对扫描仪及扫描房间的污染。清洁程序建议由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制订并组织专业人员实施,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止感染和变态反应的发生。
(二)麻醉
在对小型猪进行扫描检查时,可以采用多种麻醉方法。详见本章第二节麻醉与镇痛部分。在一般情况下,CT和常规MR扫描可以选用短期麻醉,对于大多数实验研究,包括功能MR成像及PET相关检查。因为在这些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生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镇静和肌肉松弛状态可以防止图像上运动伪影的产生。这在PET扫描时尤为重要,因为PET检查时间比较长,如典型的11C相关检查需要90分钟之久。通过快速静脉内注射神经肌肉阻滞剂可以防止自发的呼吸。但要注意,麻醉用药方案一定不能影响小型猪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一点在脑功能研究方面更为重要。在多数情况下,异氟烷麻醉就能满足实验要求。在MR检查时,要求所使用装备必须是无磁的或者是防磁的。给药方案在本章第二节麻醉与镇痛部分有详尽表达。这里介绍丹麦Aarhus大学利用40kg体重的家猪进行脑部PET研究时的麻醉方案。术前先肌肉注射250mg氯胺酮和50mg咪达唑仑;在静脉内置管(Venflon 20G或22G);经静脉注入125mg氯胺酮和50mg咪达唑仑;用插管法置入7.0的支气管导管;通过吸入或静脉滴入的方式维持麻醉状态:吸入法采用在1:2的氧气与N2O或1:3氧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内掺入2%的异氟烷;静脉滴入法:以40ml/h的速度静脉滴注包含30ml二异丙酚(10mg/ml),10ml氯胺酮(25mg/ml)和10mg咪达唑仑(5mg,/ml)的混合液体。膀胱内留置导尿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长效麻醉的方案在本章第二节麻醉与镇痛部分亦有详尽表述。在这里强调的是在进行长效麻醉时,一定要确保各项生理指标符合内环境稳态标准,否则,经过几个小时的麻醉,实验动物会发生自主式呼吸而影响扫描质量。右旋氯胺酮是纯的氯胺酮右旋同分异构体,应用它时,可以使常规氯胺酮剂量减半。
(三)外科处置
PET检查时需要经静脉注入示踪剂,在CT和MR检查时需要经静脉注入造影剂。静脉内滴注法麻醉、药物测试实验、补充生理盐水等情况下需要静脉内置入导管。一般情况下经过耳静脉注入示踪剂或造影剂就可以了,但最好是通过外科方法经中央静脉置管更为稳妥。在进行动态PET研究时,需要取得动脉血样。动脉内置管也会用于检测血气和血压。因为动脉血压与CO2分压都会影响大脑血流,所以在进行脑功能研究时监测更为重要。导管通常置于股动、静脉,因为这样导管可以同时放置。因为置管位点离大脑比较远,所以在进行脑研究时,这样置管也是比较理想的。在进行外科处置和扫描时,要把猪放置电热毯上防止体温过低。
(四)监测
在进行功能研究时,要求稳定的生理状态。同时,又要监测实验动物,确保其处于充分的麻醉状态。丹麦Aarhus大学实验室在进行PET和PET-CT扫描时通常监测如下数据:连续的血压,心电图,心率,直肠体温,氧饱和度,每间隔30~60分钟的血气、血糖以及神经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眼睑反射)。
在进行CT和MR检查时,要求使用特殊的监测装备,因为含有金属的装备会与扫描仪发生反应影响检查。或者将检测设备至于扫描房间之外,通过较长的管线与受试的猪相连接。在进行MR头部或脑部研究时,在扫描前必须移除支气管置管口部的金属弹簧圈。任何治疗用的金属注射器、金属植入体都不能带进MR扫描间。铁及其他金属在CT扫描时影响不大,但最好不要将铁及其他金属置于扫描范围内,以免影响检查效果。在PET检查时,这些金属物品影响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