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大鼠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特征:高热、出血性肾脏损伤。1981年,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a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1.病原 HFRS病毒在分类上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有独特抗原性,交叉免疫,可在人肺癌细胞、绿猴肾细胞上培养。56℃、30分钟可使90%病毒失活,60℃、1小时可将其全部杀死。本病毒对紫外线敏感。
2.流行病学 HFRS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如姬鼠属、家鼠属、田鼠属、仓鼠属和小鼠属的动物。其中只有少数几种鼠种证实为本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给人的传染源:黑线姬鼠为姬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大鼠为实验动物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
HFRS主要为动物源性传播,人类主要是由于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而受感染。污染尘埃飞扬形成气溶胶吸入感染被认为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实验动物型HFRS暴发主要经此方式传播。
3.临床症状 潜伏期14天,人类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痛,结膜水肿、充血(点状),最后肾衰竭,出现尿毒症,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大鼠感染后一般无临床症状,也不发生死亡。
4.病理变化 大鼠感染多无病理变化。在乳小鼠动物模型中,可见病变组织广泛性充血、出血、渗出、变性和坏死,其中充血、出血等血液循环障碍以肺、肾最严重,变性、坏死等实质细胞病变以肾、肝、脑最严重。
5.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一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查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查抗体,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查中和抗体。
6.预防
(1)综合性预防措施:①开展灭野鼠运动,从根本上清除传染源;②对实验大、小鼠群定期检查,发现感染鼠及时处理;③加强实验室管理,防止饲料、垫料等被野鼠排泄物污染,杜绝外来传染源,特别是在冬、春季节,野鼠繁殖活动高峰期,更应该注意管理工作;④加强防护,实验人员与鼠接触或进入动物设施应戴口罩和手套,防止被鼠咬伤。
(2)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