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

2016年11月15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毒理学会 作者:中国毒理学会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于2016年10月25-28日在深圳成功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毒理学会主办,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毒理学会共同承办。大会主题是“同筑毒理学梦想,共创科技辉煌”,旨在为我国中青年毒理学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并发现青年科技人才,推进我国毒理学后备人才的成长,加速我国毒理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于2016年10月25-28日在深圳成功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毒理学会主办,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毒理学会共同承办。大会主题是“同筑毒理学梦想,共创科技辉煌”,旨在为我国中青年毒理学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并发现青年科技人才,推进我国毒理学后备人才的成长,加速我国毒理学事业的发展。

10月26日上午八点半大会正式开幕,本次论坛秘书长、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王全军博士主持开幕式,周平坤理事长在开幕式上首先致辞。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孙美华副主任、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俊杰主任分别发表了讲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大会开幕式上,学会领导为评选出的九位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本次大会邀请了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周平坤研究员、罗氏制药总部的Thomas Singer 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陆军副教授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汪海林研究员做了大会特邀报告,特邀报告让参会人员受益匪浅,大大开阔了研究视野。九位优秀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做了大会报告,展示了他们的科研成果,他们分别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曹志贱博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陈瑞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何潇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的李爱峰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的王治东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的薛言学博士、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杨细飞博士、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的张惠东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张勇博士,他们的报告给参会代表带来了许多前沿研究信息。26位青年毒理学工作者参评优秀论文专题报告,他们的精彩发言和完美展示,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11位获得了优秀论文口头报告奖;此次大会共收到参会论文185篇,其中展示了69份壁报,有7人获得优秀论文壁报奖,如下表所列。同时会议还安排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现代毒理学评价的前沿新技术及其应用”分会场,15位专家介绍了毒理学评价前沿新技术和新方法,有助于将这些新技术推广应用于毒理学评价从而为人类健康服务。

10月27日下午四点三刻,此次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顾爱华博士主持闭幕式,在大会闭幕式上,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孙祖越研究员、彭双清教授为优秀论文和优秀壁报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毒理学会副秘书长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雯教授为25位志愿者颁发了志愿者证书,最后,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孙祖越研究员做了大会总结。

会议期间,中国毒理学会还召开了第六届第十次全体理事会议,同时召开了中国毒理学会生殖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暨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此次大会还组织40余名与会代表参观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次全程由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负责筹办;2、首次参会人数超500人,共有来自全国的540名代表参加;3、首次会议指南使用中英文;4、首次采用信息化扫码进行会议报到、进入会场和就餐人数管理。会议紧凑的日程安排和丰富、新颖、前沿的学科知识吸引了所有参会人员,会场大厅座无虚席,会上互动热烈、提问踊跃,与会者普遍反映是一次难得的高水平学习交流活动。此次大会充分发挥了桥梁作用,为中青年毒理学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加强沟通与协作,同时鼓励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推动我国毒理学事业的发展。这次大会的圆满举办,特别要感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体会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同时要感谢广东省毒理学会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整个会议筹备和召开过程中全力和辛勤的付出,为这次会议顺利召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对不起,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