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饲养管理

啮齿类动物肥胖模型

2016年11月30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小型猪医学研究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陈华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摘要:肥胖研究以啮齿动物模型最常用,其中又以大鼠为最常用动物。肥胖动物模型一般包括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和遗传修饰动物模型。

肥胖研究以啮齿动物模型最常用,其中又以大鼠为最常用动物。肥胖动物模型一般包括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和遗传修饰动物模型。①自发性动物模型常用的包括:C57BL/6J-ob/ob)小鼠、C57BL/KsJ-db/db小鼠和YELLOW-Ay/a小鼠;ZUCKER-fa/fa大鼠和LA/N-cp/cp大鼠。这些动物模型多为单基因突变而引发的遗传性肥胖模型,有些为瘦素基因突变(C57BL/6J-ob/ob小鼠)或瘦素受体基因突变(C57BL/KsJ-db/db小鼠、ZUCKER-fa/fa大鼠)引起。这类动物模型的优点:可用于能量代谢调节机制、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并发症等的研究和药物干预实验。缺点:肥胖症状的形成具有随机性、不可控性,人类肥胖为多基因相关的遗传易感性疾病,环境因素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罕有单基因突变引起肥胖,瘦素及其受体突变所导致的肥胖也极为少见。②诱发性肥胖模型主要通过高能量饮食诱导,通常利用未成年动物,例如,小鼠体重10~15g,大鼠体重100~120g开始饲喂高脂饮食,这类肥胖动物模型的必需条件之一是提供的能量必须超过当时机体所需的能量值。应用大鼠的研究表明,一般需要饲喂高脂饲料3个月以上,按照体重和体型指数指标判定,如体重超过对照组20%,一般高脂饮食组可获得肥胖动物50%左右。由于该类模型既模拟了高能量饮食的环境因素,同时也选择了肥胖易感的动物,是与人类肥胖具有很好可比性的模型。缺点是动物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的易感性不同,总有约30%的大鼠存在肥胖抵抗作用。由于在研究中发现,即使在遗传背景一致的动物群当中,动物对高脂饲料的反应性也不一致,分别表现为“肥胖型”和“肥胖抵抗型”,并且两者在体重、体脂含量、骨骼肌组成和代谢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Levin等在1999年发现这种现象的基础上,于2003年筛选和建立了纯系的肥胖大鼠和肥胖抵抗大鼠。③遗传修饰动物技术为研究和分析肥胖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手段。至今已建立了很多基因敲除或转入模型,例如,Mc4rTGEM大鼠、Agouti基因突变小鼠、Tubby基因突变小鼠、羧肽酶E基因突变小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