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

2016年12月1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实验动物屏障环境与设施管理技术》 作者:赵效国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摘要:实验者在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常遇到麻醉过深或过浅的问题。

实验者在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常遇到麻醉过深或过浅的问题。麻醉过浅,一方面使实验动物遭受过多痛苦,另一方面影响实验进程和部分实验结果。而麻醉过深,轻者需抢救而影响实验进程,重者可导致实验动物死亡,对实验的损失更大。把握好麻醉的合适尺度是对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由于不同动物对同一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同一动物对不同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不同的麻醉药物有不同的使用途径,同一药物在以不同途径对动物进行麻醉时效果也不同,所以,真正掌握好对每一种实验动物的麻醉并非易事。

1.全身麻醉

(1)吸入法:用一块圆玻璃板和一个钟罩或一个密闭的玻璃箱作为挥发性麻醉药的容器,多选用乙醚做麻醉药。麻醉时用几个棉球,将乙醚倒入其中,迅速转入钟罩或箱内,让其挥发,然后把待麻醉动物投入,隔4~6分钟即可麻醉,麻醉后应立即取出,并准备一个蘸有乙醚的棉球小烧杯,在动物麻醉变浅时给套在鼻上使其补吸麻醉药。本法最适于大、小鼠的短期操作性实验的麻醉,当然也可用于较大的动物,只是要求有麻醉口罩或较大的玻璃箱。由于乙醚燃点很低,遇火极易燃烧,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远离火源。

(2)腹腔和静脉给药麻醉法:非挥发性和中药麻醉药均可用作腹腔和静脉注射麻醉,操作简便,是实验室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腹腔给药麻醉多用于大、小鼠和豚鼠,较大的动物如兔、犬等则多用静脉给药进行麻醉。由于各麻醉药的作用长短以及毒性的差别,所以在腹腔和静脉麻醉时一定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注射量(表12-1)。

表12-1  常用麻醉药的用法及剂量

2.局部麻醉  兔在眼球手术时,可于结膜囊滴入0.02%盐酸可卡因溶液,数秒钟即可出现麻醉。

3.麻醉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麻醉药物

1)常用的麻醉药物及其作用特性:大多数的动物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动物免受痛苦,同时保护实验者,通常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全身麻醉,因此所用的药物也多选用全身麻醉药。

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分类如下。

A.从物理性质上可分为:①挥发性麻醉药,如乙醚、氟烷、甲氧氟烷等;②非挥发性麻醉药,如巴比妥类、氯胺酮、水合氯醛、地西泮和一些新型的复合麻醉药如速眠新等。

B.从麻醉途径上可分为:①吸入性麻醉药,主要为醚类或烷类麻醉药;②静脉注射麻醉药,如戊巴比妥钠、氯胺酮等;③肌内注射麻醉药,如速眠新、地西泮等。

C.从作用机制上可分为:①中枢抑制性麻醉药,如乙醚;②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麻醉药;③镇痛麻醉药,如氯胺酮;④复方制动剂,如速眠新等。

2)以安全性、有效性作为选择麻醉药物的中心原则:尽量选择安全范围大而且麻醉效果好的药物。在用药前要检查药物的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即使未超出使用期限,如发现药物溶液有沉淀、浑浊现象,也应弃用。对于新引进的药物,要先根据说明书推荐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不同的实验动物测试其麻醉效果,可行后,再应用于正式的动物实验。

3)根据不同实验动物选择麻醉药物

A.不同实验动物对同一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就速眠新(846)而言,若使动物达到麻醉状态,小鼠和大鼠需要0.3~0.8ml/kg。实验中应选用对实验动物较为敏感的、相对安全的麻醉药物。

B.同一实验动物对不同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如:相对于其他实验动物,小鼠和大鼠对速眠新的敏感性较低,但对其他麻醉药物如盐酸氯胺酮、戊巴比妥钠等,其敏感程度与其他动物相比基本相同。

C.即使同一种甚至是同一只实验动物,其生理状态不同,对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如氯胺酮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因此不宜用于对怀孕动物的麻醉;乙醚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宜用于哮喘等呼吸疾病动物模型的麻醉。

D.根据不同动物实验选择麻醉药物:如动物实验需要动物保持较长时间麻醉状态,麻醉程度较深,可选择戊巴比妥钠;如实验时间较短,可选择盐酸氯胺酮及速眠新。而更多情况下,使用不同药物的复合麻醉,可更好地达到不同动物实验所需的麻醉效果。

E.根据不同麻醉途径选择麻醉药物:戊巴比妥钠、盐酸氯胺酮均通过静脉注射,速眠新通过肌内注射,而乙醚作为吸入性麻醉药,必须在密闭容器中通过吸入方式麻醉。实验者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特点和动物实验的需求,选择合理的麻醉途径后,再根据麻醉途径选择相应的麻醉药物。

F.复合麻醉的药物选择:复合麻醉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避免单纯使用一种麻醉药物时麻醉过深或长时间大量使用对机体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在保护实验动物的同时,更好地达到实验预期的目的。根据不同实验动物的生理特点,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不同的麻醉途径等,以戊巴比妥钠、盐酸氯胺酮、速眠新、地西泮等相互配伍,经比较发现,以肌松型的速眠新、地西泮和镇痛性麻醉药氯胺酮相配合,可以避免动物的中枢抑制,从而大大减少动物因麻醉过深、呼吸抑制导致的死亡。此外,抗胆碱药阿托品作为麻醉辅助药,可解除麻醉药物导致的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症状,用于复合麻醉中,能更好地预防麻醉过深的发生。

(2)合理选择麻醉途径

1)简单易行:小鼠、大鼠、豚鼠等动物体形小,易于保定,腹腔注射容易,且起效较快。兔耳缘静脉明显且温顺,不需保定即可进行静脉注射乌拉坦。猫、猴、猪可肌内注射氯胺酮或地西泮,待其不具有反抗力时,再视麻醉程度和实验需要,对其进行静脉麻醉。犬一般通过后肢的小隐静脉注射或前肢的胫前静脉注射。猪一般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或前腔静脉留置导管注射。

2)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如果实验需动物长时间保持麻醉状态,为了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可以用留置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其后连接医用三通接头。这不仅对于给动物补加麻醉药物和输液都非常方便,也减少了动物的痛苦。

3)尽快发挥药物的麻醉效果:一般来说,各种途径给药后,其产生药效所需的时间为:静脉注射最快,腹腔注射次之,肌内注射最慢。

(3)掌握好麻醉深度:这是麻醉的关键环节。麻醉者要根据动物体重、药物浓度仔细计算好所需的麻醉药物剂量。为了方便计算,通常将戊巴比妥钠配成3%或6%的溶液,按照通常的剂量30mg/kg可换算成1ml/kg或0.5ml/kg。盐酸氯胺酮按1:5稀释成10mg/ml,使用剂量为1ml/kg。在静脉注射麻醉时,不可将药物一次性快速推入,而是间歇性地缓慢推进,在注射到预定剂量2/3后,更要减慢推进速度,一边注射,一边观察动物的睫毛反射、肌松程度及呼吸,达到实验所需麻醉状态时,立即停止药物注射。

(4)做好麻醉后的动物监护:为了防止麻醉后的动物(主要是猪、犬等大动物)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最好在麻醉后,实验前进行气管插管,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在需要动物长时间处于麻醉状态的实验中,追加麻醉药物要严格控制剂量(一般不超过麻醉剂量的1/3),因为有了基础麻醉,麻醉药物稍微过量,便可超过动物的耐受阈值,导致麻醉过深。为了预防动物的麻醉过深,实验室应备有常用的抢救药物,如尼可刹米、肾上腺素等,以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5)动物麻醉注意事项

1)配制的药物浓度要适中,便于计算给药。如:3%或6%戊巴比妥钠做犬的麻醉静脉给药,每千克为1ml或0.5ml。静脉注射2/3剂量后,必须缓慢推注,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睫毛反射和皮肤针刺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立即停止注射。

2)麻醉时密切注意呼吸、血压、脉博等变化,同时需注意保温。麻醉期间,动物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受到抑制,出现体温下降,可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此时常需采取保暖措施。保温的方法有:实验桌内装灯、电热毯、台灯照射等,无论用哪种方法加温都应根据动物的肛门体温而定。

3)动物在麻醉前应禁食、禁水,以防止误吸。

4)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立即停止注射。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

5)麻醉时须注意保温。麻醉期间,动物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受到抑制,出现体温下降,可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此时常须采取保温措施。保温的方法有实验桌内装灯、电热毯、台灯照射等。无论用哪种方法加温都应根据动物的肛门体温而定。常用实验动物正常体温:猫为(38.6±1.0)℃,兔为(38.4±1.0)℃,大鼠为(39.3±0.5)℃。

6)作慢性实验时,在寒冷冬季,麻醉药在注射前应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