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方法

大鼠/小鼠证候模型的创建和发展

2016年12月2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大鼠、小鼠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 作者:方肇勤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摘要:该领域最早的突破来自实验动物的证候造模。其思路是,借鉴西医疾病造模的经验,模拟中医病证和病因,制作证候的动物模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该领域最早的突破来自实验动物的证候造模。其思路是,借鉴西医疾病造模的经验,模拟中医病证和病因,制作证候的动物模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一、大鼠/小鼠证候模型的创建和发展

20世纪中期,基于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及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借鉴西医疾病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思路,邝安堃等尝试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建立肾虚证小鼠模型,开创了中医证候实验动物造模的先河。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证候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等研究相继启动;证候动物模型的探索与建立步伐加快;不同证候动物模型的报道日渐增多,涉及的病种也越来越多;五脏诸证的研究全面铺开;一些国际上最新发展的实验技术和理论被引入;潜在的虚证被观察到;实验研究成果尝试向临床推广,推动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实验研究和普及。

二、大鼠/小鼠证候造模存在的问题

1.证候造模存在的问题

1)一些证候造模方法不规范、不稳定,造模因素的选择和实施强度不易控制;一些造模方法难度大、周期长、难以重复。

2)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直接引用疾病造模的方法建立证候模型,似难符合中医发病学理论。

3)一些模型的建立片面模拟古典中医病因理论,或脱离疾病的证候造模。不符合当代临床的实际和需求。

对以上的研究,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充分肯定,十分依赖证候造模,甚至担心不采纳证候造模,将难以体现中医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另一种观点却表示怀疑、否定,认为大鼠/小鼠不能用来研究中医证候,理由是证候动物模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而且与临床实际有较大距离,不能指导临床实践;甚至认为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及物质基础在临床都尚难开展,何谈动物?认为直接针对患者的研究更有说服力。显然后者对动物实验的期望不当,也不了解临床试验的方法理论和临床开展实验的种种不便和限制。

2.疾病模型基础上叠加证候造模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医临床已普遍采纳国际通行的疾病概念,就诊的患者大多疾病诊断明确,并以此评价辨证论治的疗效。如何面对这样的实际,开展有关疾病的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研究?在动物实验方面,疾病模型在国内外医学研究中已普遍采用,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展证候和辨证论治的研究?借鉴证候造模的思路,学术界提出了病证结合模型的概念,即在疾病造模的基础上叠加证候造模,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能够较为准确反应中医病和证的病理特征、适合中药药理学研究和药效评价等中药研发所需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病证结合模型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①除证候造模本身属性不确定外,一些严重的疾病模型,实验动物往往难以承受再次的证候造模。②临床上患者的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大多不是“造”出来的,更多的是与遗传和体质有关、与疾病的发展和演变有关,部分与治疗不当和延误有关。

3.缺少准确而有效的鉴定证候模型的方法

证候造模以及病证结合造模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鉴定所造证候模型的准确性,即所建立的证候模型是不是研究者所期望的证候。例如:计划建立气虚证模型,选择了一些方法造模,结果所建立的模型是不是气虚证,有没有气虚?是单纯的气虚,还是兼有其他证候?所建立证候模型的真实性、与临床的一致性如何界定?以往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判断:

(1)实验室指标检测

依据临床一些证候患者存在某些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如肾虚证患者不同程度存在激素水平的降低,检测大鼠/小鼠对应的实验室指标。该思路和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证候是体内多系统、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生物学变化的综合反映。由于以往缺少大鼠/小鼠四诊方法,缺少证候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比较、分析,一直未能建立起证候与实验室指标一一对应的关系,以致一些实验室检测指标暴露出针对不同证候特异性不强,辨证意义不明确等问题。实验室指标检测尚不能替代四诊。

2)实验室检测,如验血和组织活检等,对实验动物叠加了一个干预刺激,会产生心理和组织的创伤,甚至会类似于针灸、放血等,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这样的额外刺激,是应该避免的。

3)实验室检测往往要求处死动物,如此则难以动态观察和跟踪实验动物证候自然的发生和演变,也难以动态评估辨证论治的疗效。

4)实验室检测成本高、检测周期长,不利于药理等实验研究高效、批量的要求。

(2)治疗反证

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中医理论,采用与造模证候相对应的治法干预。例如:建立气虚证模型,采用补气药治疗,一旦治疗取效,则得出证候造模正确的结论。操作过程中,学术界普遍观察到其局限性:首先,对应的治疗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疗效;其次,一些不相干的治疗,往往却出现了疗效,分析起来十分困难。

(3)模拟临床四诊

以往的实验研究业已涉及一些实验动物的外在表现,但多数零星散落、缺乏比较和筛选、不成系统,且缺少标准化、客观化的采集与分析方法。有些报道的方法还十分复杂、操作困难、检测费时,难普及、不实用。

(4)综合以上三种方法

这是多数学者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但是操作起来有难度,当结论不一致时,又难以取舍。

总之,由于缺乏大鼠/小鼠基于四诊的辨证及评价,一些证候造模的准确性、可靠性还有待验证,需要再辨证、再评价。中医辨证论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但长期以来一直缺少适用于实验动物四诊和辨证的方法、技术和理论。这既不符合中医的理论与实践,又忽视了中医的辨证优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