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钡和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
(1)复制方法① 取体重200~300g大鼠,用12%水合氯醛按0.3g/kg的剂量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动物颈静脉插管供注射药物用。描记动物正常Ⅱ导心电图,连接心电示波器,连续观察动物心电变化。然后从颈静脉注入2~4mg/kg的剂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心电示波器并记录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和维持的时间。当出现室性早搏,心动过速或室颤时,立即给予适量的治疗药量。观察指标为:能否恢复窦性心律,及恢复时间。用犬时氯化钡的浓度为3mg/kg,兔为4~6mg/kg。
复制方法② 体重200g左右大鼠,用乌拉坦1.2g/kg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由动物颈静脉插入导管以备给药。在注射氯化钙前预防性给予受试药物。记录动物正常Ⅱ导心电图,然后用3.5%氯化钙(140mg/kg)10s内快速静脉推注完,并同步连续记录动物心电图,以观察其心律失常情况,实验结果以死亡或存活作指标。用药组不出现心律失常时,可5min后再重复注射氯化钙以观察其耐受量。麻醉大鼠静脉注射氯化钙120~200mg/kg可产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若于10s内静注120mg/kg,可立即产生阵发性心动过速,继而房室传导阻滞,90s发展为心室扑动或颤动,可逆行室颤,10~30min可恢复。但个别大鼠呼吸高度抑制,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停搏,但这种动物不是因心律失常而死亡,应剔除。
(2)模型特点 氯化钡和氯化钙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所需的时间很短,动物心律失常各期的变化迅速,不如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各期的变化分界明显,因此有时只能以动物的存活率作为实验观察的指标。但也不失为一种快速的药物筛选模型。
(3)比较医学 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是因为一方面 Ba2+有与Ca2+相似的作用,对兔心脏有洋地黄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一K+一ATP酶,使细胞内K+减少,导致最大舒张电位减小,细胞内Na+增加,通过Na+一Ca2+交换使细胞内Ca2+增加,导致振荡性后电位及触发活动而使自律性增高;而且两者均能通过慢通道进入心肌细胞,使心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异位节律而使心律失常。另一方面,氯化钡能促进浦氏纤维的Na+内流,提高舒张期的除极速度;抑制K+外流,增加4相坡度,提高心房传导组织和房室束一浦氏纤维系统等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
而钙离子诱导心律失常的作用较复杂。它不仅与钙离子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有关,而且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心脏的影响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