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仿、氯仿一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律失常
(1)复制方法
1)氯仿引起的小鼠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 a mice induced by chloroform)
体重25~30g以上小鼠,将小鼠放入含有3~4ml氯仿棉球的倒置600ml烧杯内(以后每换一只小白鼠加入1ml氯仿),至呼吸停止立即取出剖开胸腔,肉眼检查心室颤动发生率。
氯仿引起心室颤动发生率如下:出生3周左右体重18~22g小鼠为40%~60%;生后4~5周体重25~30g为80%;生后6~8周体重36~45g为80%~90%,甚至100%。因此每批动物在实验前应预筛,心室颤动发生在80%以上的为合格动物。
2)氯仿一肾上腺素引起心律失常法(Arrahythmia induced by chloroform-adrenaline)
取实验兔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固定其头部,将电极针刺入皮下与心电图机相连。用麻醉口罩罩住口鼻部,将浸有氯仿的棉花放在麻醉口罩上,让兔慢慢吸入(或将氯仿慢慢滴在麻醉口罩上)进行吸入麻醉。当角膜反射刚消失时(此时约进入麻醉的第三期第一级)。记录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后。此时绝大部分动物心电图正常,少数动物出现室性早搏或结性心律。立即停给氯仿,给予受试药物,5min后描记Ⅱ导联心电图,立即由耳缘静脉快速注入0.01%肾上腺素溶液0.5ml/kg,注射完毕立即描记心电图并用示波器连续监视。1min内每隔15s记录1次,以后每分钟记录一次,直至20min,必要时随时描记。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素可迅速出现一源性或多源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出现心室颤动。持续3~7min,大部分动物于10min内完全恢复窦性心律。少数动物因血压升高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而心律减慢,可出现结性或室性逸搏,渐变为结性或室性心律,5min左右恢复窦性心律。待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后,间隙30~60min可再次给予氯仿一肾上腺素。同一兔重复3次,以观察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氯仿麻醉剂量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故麻醉深度尽量一致。注射肾上腺素速度要快,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短,需及时观察,并精确计算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实验可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可以实验前或注射肾上腺素前用药,然后再由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比较两组发生心律失常时间和持续时间。也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药效评价:给药后完全不出现心律失常为特效;若心律失常比对照组减少80%以上者为显效;减少50%以上者为有效;减少50%以下者为无效。
3)肾上腺素引起心律失常法(Arrahythmia induced by adrenaline)
6~8周龄、体重200g左右SD大鼠。将大鼠用新鲜配制的20%乌拉坦,按1.2g/k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麻醉,仰卧固定,切开腹股沟处皮肤,分离股静脉,用5号头皮针穿刺并固定,连接恒速输液泵,以供静脉恒速给予肾上腺素用。把针电极刺入大鼠四肢皮下,并与心电图机及心电示波器相连。手术完毕记录正常Ⅱ导心电图。然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ml,1min注完。分别在0, 1, 2, 3, 4, 5min记录一段心电图,发现有心律不齐者淘汰。筛选合格的大鼠恒速静脉注射浓度为0.0001肾上腺素40μg/kg体重,速度为1ml/min。记录给药时间,密切观察示波器上动物心电变化,注射完毕立即描记心电图,连续描记30s,随后每隔10s记录一次,直至心电完全恢复正常。记录心律失常的起始和恢复时间。待完全恢复正常后,隔10~20min可重复静注肾上腺素,记录同前。观察指标有心律失常的起始时间、心律失常恢复时间和室性早搏出现的次数。
(2)模型特点
兔氯仿一肾上腺素引起心律失常模型的动物不会发生死亡,动物在前一次实验后间隔1d以上还可以进行实验,因此可以对同一个动物采取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减少了动物个体差异带来的实验误差。
而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选用小动物具有优势,可进行大批量的筛选工作。且方法简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且氯仿诱发的室颤发生率高较易观察。
单用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模型,方法简便、反应快、维持时间短、可反复多次重复、心律失常程度可用增减肾上腺素给药剂量的办法进行控制,可以进行自身对照,不易产生快速耐受现象。
(3)比较医学 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可直接兴奋β受体,使心脏自律性、传导性、应激性等提高而导致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同时由于大量的肾上腺素快速静注入动物体内,致血压升高,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而高度减慢心率,出现结性或室性逸搏,渐变为结性或室性心律,而形成室性早搏。而氯仿与肾上腺素合用更增加对心脏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