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麻醉
麻醉技术是动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麻醉就是消除动物手术疼痛,保证动物安全;便于实验操作,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对动物的伤口的愈合或动物健康的恢复起积极作用。
动物种类繁多、体格相差悬殊,以及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实验目的的不同,用药要有所不同,如果一般化地使用麻醉药,会给动物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即使是同种,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动物,麻醉药的用量也应注意区别。
一、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常用的麻醉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所选动物,一般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通过吸入、注入(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口服、灌胃、灌注直肠和针刺麻醉、中药麻醉等方法使动物麻醉。
二、常用麻醉药物
(一)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意识消失,对全身任何部位的疼痛刺激失去感觉和反应。全身麻醉药主要分为吸入全麻药和注入全麻药两大类。
1.吸入全麻药 吸入全麻药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而产生全麻状态。吸入全麻药由于具有容易控制、安全和比较可靠等优点,在实验中广泛应用。如氧化亚氮、恩氟烷、异氟烷、地氟醚、乙醚、三氯甲烷等。
乙醚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其挥发性很强,有特殊的气味,为易燃品,适用于各种动物的麻醉,乙醚的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特点是安全范围大,肌肉能完全松弛,对肝和肾的毒性较小,麻醉的诱导期和苏醒期较短,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醉后苏醒较快。其副作用是对呼吸道和结膜刺激性强,胃肠道反应增高,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液体分泌增加,易发生呼吸道阻塞,使用时应小心。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吸入全麻药是异氟烷和恩氟烷,其优点是气味小,对呼吸道和黏膜的刺激性小,因而呼吸畅通。使用安全,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醉后苏醒较快。不足之处是需要配备麻醉机一起使用,价格较乙醚贵。
2.注入麻醉药 经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途径注入产生全麻作用的药物,称为注入麻醉药。常用的注入麻醉药有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地西泮、氯胺酮、安泰酮、水合氯醛、乌拉坦等。
(1)氯胺酮:起效快,麻醉作用时间短,脂溶性较高。
(2)戊巴比妥钠:为中效麻醉药(3~6小时),用于催眠效果好。
(3)硫喷妥钠:为一种快速、短效麻醉药,其特点是起效快,其副作用:抑制呼吸中枢,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使贲门松弛,易出现反流呕吐,导致误吸,术前禁食,注射阿托品。具有很强的镇静作用。
(4)地西泮: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以作为复合麻醉辅助用药,与氯胺酮合用,其效果最佳。
(二)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是能在局部阻断神经传导,而不破坏神经组织的药物。实验中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有酯类和酰胺类两类。酯类局麻药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酯类局麻药在血浆内水解,其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可引起过敏反应;酰胺类局麻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酰胺类局麻药在肝内被水解。
1.普鲁卡因 短效局麻药,起效时间1~3分钟,时效约50分钟。
2.利多卡因 中效局麻药,起效时间1~5分钟,时效1~1.5小时。扩散和穿透力较强。
三、麻醉药的剂量及注射途径(表2-1)
四、实验动物麻醉的注意事项
1.实验动物在麻醉之前应禁食12小时。
2.在麻醉前应准确称量动物体重。
3.麻醉剂的用量,除参照一般标准外,还应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且体重与所需剂量的关系也并不是绝对成正比的。一般而言,衰弱和过胖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所需剂量较小。
4.在使用麻醉剂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情况,尤其是采用静脉注射,绝不可将按体重计算出的用量匆忙进行注射。
5.动物在麻醉期,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出现体温升降。手术室的室温超过29℃时,麻醉下的动物易发生体温升高;手术室的室温低于19℃时,麻醉下的动物易发生体温下降,这就要求手术室的温度在22~24℃。要采取保温措施,尤其在冬季更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可在动物肛门插入体温计。正常的肛门温度:大鼠37.5℃;小鼠37.5℃;家兔39.5℃;豚鼠39.5℃:犬38.5℃;猪39.0℃;羊39.5℃;猴39.0℃)。
6.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立即停止注射。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
7.做慢性实验时,在寒冷冬季,麻醉剂在注射前应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