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肺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的生物发光成像和SPECT/CT的比较
2017年03月16日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年第1期
作者:陈愉生 陈正伟 俞梅娥 涂洵崴 李鸿茹 林凌 林如辉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luc+-PC-9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比较生物发光成像和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18F-氟代脱氧葡糖)SPECT/CT在肺癌转移模型中的评估作用。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luc+-PC-9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比较生物发光成像和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18F-氟代脱氧葡糖)SPECT/CT在肺癌转移模型中的评估作用。
方法:将luc+-PC-9细胞悬液经左心室注入BALB/c裸鼠建立肺癌脑转移模型,分别在第4、5周行生物发光成像、18F-FDG SPECT/CT检查观察裸鼠成瘤情况,以H&E染色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癌转移模型中的作用。
结果:经左心室注射luc+-PC-9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模型,脑转移成功率85%。肿瘤细胞的个数与发光强度呈正相关,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6)。生物发光成像能在颅脑、脊柱和股骨观察到荧光信号,病理结果证实为转移灶。18F-FDG SPECT/CT在脑组织未见明显的代谢浓聚灶,在股骨或脊柱发现代谢浓聚灶,且病理证实均有骨髓转移。
结论:左心室注射法是建立人肺腺癌脑转移模型的可靠方法。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在检测脑转移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实现实时、动态、无创观察转移瘤的生长情况;18F-FDG SPECT/CT在检测脑转移灶并不具有优势,更适合于检测骨转移灶。
上一篇:二甲基苯蒽/佛波酯两步化学法诱导小鼠皮肤癌的模型优化[ 03-15 ]
下一篇:裸鼠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造模方法的比较[ 03-17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