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肠道自发荧光微生物的分布
2017年03月20日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年第1期
作者:田树红 王日超 肖敏 符健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采用Kinetics IVIS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荧光检测技术,首次对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系统内自发荧光肠道菌群的分布进行研究,为肠道菌群在寄主不同发育和生长阶段(即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中分布情况的研究提供思考。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肠道自发荧光微生物在肠道内的分布。
方法:采用Kinetics IVIS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荧光检测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SD大鼠肠道内自发荧光微生物在肠道内的分布位置进行检测和评估。先对体外培养的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进行荧光检测,然后在同一检测条件下分别对大肠杆菌的分布位置进行检测。扩大荧光检测激发光波长范围,去除饲料和粪便等外来自发荧光物质的荧光背景,分别检测出生3、14 d和60 d的SD大鼠肠道内自发荧光微生物的分布。
结果:大肠杆菌在485~535 nm激发波长范围内能发荧光。大肠杆菌在出生3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少量分布于回肠;在出生14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和盲肠,少量分布于回肠;在出生60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回肠内,少量分布于空肠、结肠和盲肠内。扩大荧光检测激发光波长范围后,自发荧光微生物在出生3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回肠,其次是胃;在出生14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其次是盲肠,少量分布于回肠和空肠;在出生60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回肠和盲肠。
结论: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自发荧光肠道微生物,对研究肠道微生物在寄主不同发育阶段肠道内的分布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为肠道微生物与寄主和经胃肠道给药关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全文阅读:大鼠肠道自发荧光微生物的分布
上一篇: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揭示线虫衰老的内在机制[ 03-17 ]
下一篇:科学家发现首个荧光蛙类[ 03-20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