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为人类“蹚雷”
2010年10月13日
来源:健康报
作者: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小小的药片,在进入人体试验之前,需要在多少只小鼠、猴子身上做实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量化的指标。 如何对人的生理现象进行研究?如何对疾病机理进行探索?药品毒性是否致命?在众多无法确定人体是否安全的医学实验中,都需要小白鼠、狗、猴子等“挺身而出”;大量药理实验、疾病模型研究中,它们模拟甚至取代了人类的角色,但人们对此知之甚少。
小小的药片,在进入人体试验之前,需要在多少只小鼠、猴子身上做实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量化的指标。
如何对人的生理现象进行研究?如何对疾病机理进行探索?药品毒性是否致命?在众多无法确定人体是否安全的医学实验中,都需要小白鼠、狗、猴子等“挺身而出”;大量药理实验、疾病模型研究中,它们模拟甚至取代了人类的角色,但人们对此知之甚少。
为什么需要实验动物
“在医学研究中,我们离不开实验动物的帮助。”近日,在第十一次中国科协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说,实验动物所涉及领域广泛,许多课题的研究离开了实验动物就寸步难行。
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胡福泉教授说,对癌症的研究,尤其在化学致癌物质、病毒致癌、肿瘤的病毒、免疫、治疗等方面,都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制药工业对实验动物的依赖更为明显。药物的副作用,对生命的影响包括致癌、致病、致畸、致毒、致突变、致残、致命,都要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结果。
忽视动物实验,人类曾有过深刻教训。1962年,西德某药厂生产一种安眠药,没严格做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就推广给孕妇使用,一度致畸胎发生率增高。
学术界也一样,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位大学教授去日本交流时,宣读的克山病研究论文引起重视,但当对方了解到所使用的动物来历不清时,则认为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不强”。
但动物实验与人体试验结果会不会大相径庭?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张岩介绍,拿最常见的小鼠来说,小鼠基因组含有约28000个到30000个基因,约80%的人类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都能找到结构相似的同源基因。由于其遗传学与免疫学背景清楚,遗传操作技术与手段成熟,小鼠成为构建疾病动物模型的最爱。
实验动物福利获关注
数月前,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一堂普通的实验课,因为疑似使用流浪猫做实验而引发公众关注。“流浪猫事件”虽然在校方调查后得到否认,但北京大学医学部不得不发出通知,要求各院系把动物实验上报,学校组织专家逐一论证,以规范、加强动物实验管理。
为什么要选择作为宠物饲养的猫?研究人员指出,猫是作为动物瞬膜实验使用的,可以验证降压药的原理及作用机制。该实验可选用猫、狗或兔子,但猫的瞬膜大且反应灵敏,是进行该实验最适合的动物。
在医学实验中,狗的使用非常普遍。但不是每一种狗,都适合动物实验。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小猎兔犬、四系杂交犬、墨西哥无毛犬等实验用狗。其中,小猎兔犬禀性温和,对环境的适应力、抗病力较强、性成熟期早、产仔数多等,被公认为是较理想的实验用家犬,已成为目前实验研究型别中最标准的动物,多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工作中。在制药工业的各种实验中,使用该种动物也最多。
而鲜为人知的墨西哥无毛犬,则可用于粉刺或黑头粉刺等特殊研究。此外,我国有自己独特的犬种,比如华北狗和西北狗广泛用于烧伤等研究。由于两种狗体表面积有很大差异,对烧伤面积的计算具有统计学意义。
胡福泉指出,使用狗或者灵长类动物,会面临着不小的动物伦理压力。在国外,一些实验医学机构刻意保持低调,远离公众视线。他说:“从研究角度来说,对与人类更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能不做的实验尽量不要做,能少做的不多做。”
在日前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王萧等学者专门撰文呼吁关注动物福利。“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王萧说,实验动物福利是国内外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也是一种趋势。目前国内对此关注有限。
急需开发多样化动物资源
“敏感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资源是疾病研究中的瓶颈问题。”秦川说,没有丰富的动物模型资源,就无法针对性选择合适动物模型。
近些年来,我国经历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疫情。研究人员指出,在非典、流感动物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动物品种品系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在20多种实验动物品系中筛选敏感动物,但缺少棉鼠、雪貂等对呼吸道病毒敏感实验动物资源;在制作结核动物模型时,缺少SPF级豚鼠资源;在制作肝炎动物模型时,缺少土拨鼠资源。
秦川介绍,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复制出人感染传染病病原体后的所有临床表现,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其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应该依据研究目的进行选择。
秦川举例说,研究艾滋病的黄金模型,主要是用猴模型,但也同样用猫,在国外也建立了猫的免疫缺陷病毒模型。而非典动物模型,目前已建立了恒河猴、食蟹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同时也建小鼠模型。
据了解,美国有各类实验动物26000多种,而我国仅有1000多种。专家担忧,当面临一个完全未知的病原时,我们没有多少敏感实验动物资源可供选择。所以,加快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建设就显得非常急迫。
链接:
实验动物,是指由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而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科学,主要包括实验动物育种学、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实验动物生态学、动物实验技术。
如何对人的生理现象进行研究?如何对疾病机理进行探索?药品毒性是否致命?在众多无法确定人体是否安全的医学实验中,都需要小白鼠、狗、猴子等“挺身而出”;大量药理实验、疾病模型研究中,它们模拟甚至取代了人类的角色,但人们对此知之甚少。
为什么需要实验动物
“在医学研究中,我们离不开实验动物的帮助。”近日,在第十一次中国科协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说,实验动物所涉及领域广泛,许多课题的研究离开了实验动物就寸步难行。
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胡福泉教授说,对癌症的研究,尤其在化学致癌物质、病毒致癌、肿瘤的病毒、免疫、治疗等方面,都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制药工业对实验动物的依赖更为明显。药物的副作用,对生命的影响包括致癌、致病、致畸、致毒、致突变、致残、致命,都要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结果。
忽视动物实验,人类曾有过深刻教训。1962年,西德某药厂生产一种安眠药,没严格做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就推广给孕妇使用,一度致畸胎发生率增高。
学术界也一样,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位大学教授去日本交流时,宣读的克山病研究论文引起重视,但当对方了解到所使用的动物来历不清时,则认为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不强”。
但动物实验与人体试验结果会不会大相径庭?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张岩介绍,拿最常见的小鼠来说,小鼠基因组含有约28000个到30000个基因,约80%的人类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都能找到结构相似的同源基因。由于其遗传学与免疫学背景清楚,遗传操作技术与手段成熟,小鼠成为构建疾病动物模型的最爱。
实验动物福利获关注
数月前,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一堂普通的实验课,因为疑似使用流浪猫做实验而引发公众关注。“流浪猫事件”虽然在校方调查后得到否认,但北京大学医学部不得不发出通知,要求各院系把动物实验上报,学校组织专家逐一论证,以规范、加强动物实验管理。
为什么要选择作为宠物饲养的猫?研究人员指出,猫是作为动物瞬膜实验使用的,可以验证降压药的原理及作用机制。该实验可选用猫、狗或兔子,但猫的瞬膜大且反应灵敏,是进行该实验最适合的动物。
在医学实验中,狗的使用非常普遍。但不是每一种狗,都适合动物实验。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小猎兔犬、四系杂交犬、墨西哥无毛犬等实验用狗。其中,小猎兔犬禀性温和,对环境的适应力、抗病力较强、性成熟期早、产仔数多等,被公认为是较理想的实验用家犬,已成为目前实验研究型别中最标准的动物,多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工作中。在制药工业的各种实验中,使用该种动物也最多。
而鲜为人知的墨西哥无毛犬,则可用于粉刺或黑头粉刺等特殊研究。此外,我国有自己独特的犬种,比如华北狗和西北狗广泛用于烧伤等研究。由于两种狗体表面积有很大差异,对烧伤面积的计算具有统计学意义。
胡福泉指出,使用狗或者灵长类动物,会面临着不小的动物伦理压力。在国外,一些实验医学机构刻意保持低调,远离公众视线。他说:“从研究角度来说,对与人类更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能不做的实验尽量不要做,能少做的不多做。”
在日前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王萧等学者专门撰文呼吁关注动物福利。“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王萧说,实验动物福利是国内外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也是一种趋势。目前国内对此关注有限。
急需开发多样化动物资源
“敏感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资源是疾病研究中的瓶颈问题。”秦川说,没有丰富的动物模型资源,就无法针对性选择合适动物模型。
近些年来,我国经历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疫情。研究人员指出,在非典、流感动物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动物品种品系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在20多种实验动物品系中筛选敏感动物,但缺少棉鼠、雪貂等对呼吸道病毒敏感实验动物资源;在制作结核动物模型时,缺少SPF级豚鼠资源;在制作肝炎动物模型时,缺少土拨鼠资源。
秦川介绍,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复制出人感染传染病病原体后的所有临床表现,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其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应该依据研究目的进行选择。
秦川举例说,研究艾滋病的黄金模型,主要是用猴模型,但也同样用猫,在国外也建立了猫的免疫缺陷病毒模型。而非典动物模型,目前已建立了恒河猴、食蟹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同时也建小鼠模型。
据了解,美国有各类实验动物26000多种,而我国仅有1000多种。专家担忧,当面临一个完全未知的病原时,我们没有多少敏感实验动物资源可供选择。所以,加快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建设就显得非常急迫。
链接:
实验动物,是指由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而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科学,主要包括实验动物育种学、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实验动物生态学、动物实验技术。
上一篇:耳朵形状可用于身份识别[ 10-13 ]
下一篇:研究称抗凝血药有助于治疗狼疮[ 10-13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