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生命中心伊成器课题组与汤富酬课题组合作解析小鼠着床前胚胎5-醛基胞嘧啶谱图

2017年03月2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作者: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2017 年 3 月 23 日,生命中心伊成器课题组与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5-Formylcytosine Landscapes of Mammalian Early Embryos and ESCs at Single-Base 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单细胞水平的 5 - 醛基胞嘧啶全基因组测序,并解析了小鼠着床前胚胎中的单碱基分辨率 5 - 醛基胞嘧啶(5fC)谱图。

2017 年 3 月 23 日,生命中心伊成器课题组与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5-Formylcytosine Landscapes of Mammalian Early Embryos and ESCs at Single-Base 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单细胞水平的 5 - 醛基胞嘧啶全基因组测序,并解析了小鼠着床前胚胎中的单碱基分辨率 5 - 醛基胞嘧啶(5fC)谱图。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在 5 - 甲基胞嘧啶的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新颖的表观遗传学修饰 5fC。伊成器课题组与汤富酬课题组紧密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特异性化学标记的单细胞、单碱基分辨率的 5fC 测序技术(CLEVER-seq),并将其应用于小鼠着床前胚胎以及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的 5fC 检测。研究发现,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5fC 发生高度动态变化并富集在基因表达调控区域。5fC 在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以及多能干细胞中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同时,启动子区域 5fC 的产生先于相应基因的表达,说明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主动去甲基化可能参与了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朱晨旭、高云、郭红山博士以及夏波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生命中心伊成器研究员、汤富酬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 973 计划、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资助。

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 5fC 位于重要功能区域并与基因表达激活密切关联

原文链接:http://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17)30070-X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