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小鼠模型
(1)复制方法 用6~8周龄KM小鼠,每只小鼠按不同途径(经腹腔、肌内、皮下注射)各接种0.2ml(4.74×1000000)创伤弧菌(Vv)。动物死亡后解剖分别取实验小鼠的血液、心、肺、肝、肌肉组织,接种于肝消化液琼脂(pH=7.6)孵育过夜,见相应菌落予以确认。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取模型小鼠的心、肺、肝、肌肉组织(0.5cm×0.5cm×0.5cm)置于戊二醛固定液,制作成超薄切片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即可证实,模型小鼠已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从而建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小鼠模型。
(2)模型特点 模型小鼠接种创伤弧菌(Vv)后,约58.3%的动物在4~6h即可死亡,到接种后8h之内小鼠可达100%死亡率。死亡小鼠的血液、心、肺、肝、肌肉组织经过夜培养,结果证实,均可见创伤弧菌生长。电镜观察超微结构表现为肝脏和肌肉组织血管周围渗出、间质水肿,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或消失,这些组织器官超微结构的改变提示;创伤弧菌感染小鼠可导致机体多脏器系统性损害,导致小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组织病理学特征,最终复制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小鼠模型。
(3)比较医学 创伤弧菌引起机体肠外病变已被一些研究报道先后证实。人可因生吃牡蛎或伤口接触创伤弧菌污染的海水而感染创伤弧菌,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伤口感染。有肝病病史、酒精性肝硬变和AIDS患者则表现为原发性败血症及高致死率。临床上患者常首先表现两下肢局部皮肤血性水疱、蜂窝织炎,并可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及不可逆转的感染性休克死亡。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的1~2d内死亡,创伤弧菌感染人类后的高死亡率、快速致死已对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已有实验证实,光滑型菌落、有荚膜的菌株是细菌毒力标志,其对小鼠具有高度致病力。本模型经电镜证实小鼠的血液、心、肺和肌肉细胞中均有创伤弧菌的存在,提示创伤弧菌可经腹腔、皮肤、肌肉注射后通过血运转移至心、肺、肝和全身肌肉繁殖,这是证实创伤弧菌引起败血症最直接的证据之一。利用本模型能够观察到创伤弧菌的存在,同时还可证实创伤弧菌可引起部分器官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突出共同的特征是导致心肌、肺、肝和肌肉等组织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或消失;胶原纤维断裂以及间质高度水肿、毛细血管严重渗出;细胞呈凝固样坏死或空泡样改变,提示创伤弧菌引起原发性败血症并导致心、肝、肺等重要脏器系统性损害确凿无疑。本方法建立的创伤弧菌多器官功能衰竭模型有较好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