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专家简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专栏/专家简介

冷颖

2010年11月10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wc
摘要:冷颖,女,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冷颖研究员简介

冷颖,女,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1993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9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9 年至 2001 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1 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问学者; 2002 年至 2005 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组长; 2002 年至 2004 年瑞典 Karolinska Institute 博士后; 2005 年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药理研究组组长。

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的发现和作用机理探索。
1. 利用分子、细胞、组织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发现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并进行临床前药理研究。
2. 以发现的活性化合物为探针,研究其分子机理,寻找治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新靶标。
3. 2 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胰岛素增敏剂对其改善作用以及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细胞中糖脂代谢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主要从事糖尿病创新药物的发现和作用机理探索,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分子、细胞、组织和整体动物糖尿病新药研究体系,发现了多个合成或天然的糖尿病活性先导化合物,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 PPAR g / a 双重激动剂 T33 的糖尿病治疗作用与其增加脂肪和骨骼肌组织中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同时着重研究 2 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胰岛素增敏剂对其改善作用以及骨骼肌、脂肪和肝脏细胞葡萄糖摄取和代谢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胰岛素抵抗的骨骼肌中 MAPK 信号转导通路可通过非胰岛素依赖性的方式激活,为改善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提供了新思路。冷颖研究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多项项目,并参加国家 863 和 973 项目。完成多个糖尿病 1 类和 2 类新药的临床前药理研究,并担任国家药审中心评审专家。近三年来在国际重要刊物 Diabetes 、 Diabetologia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

冷颖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 现有工作人员 6 名,其中高级职称 1 人,中级职称 2 人,初级职称 3 人,另有 博士后 2 人,博士生 1 人,硕士生 3 人。主要从事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作用机理研究。

研究领域:
1. 利用分子、细胞、组织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发现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并进行临床前药理研究。
2. 以发现的活性化合物为探针,研究其分子机理,寻找治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新靶标。
3.2 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胰岛素增敏剂对其改善作用以及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细胞中糖脂代谢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科研情况及成果:
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药理研究组主要从事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作用机理研究。已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分子、细胞、组织和整体动物糖尿病新药发现和评价体系,引进了自发性遗传型 2 型糖尿病 ob/ob 和 db/db 小鼠,建立了骨骼肌体外孵育体系和清醒状态下小鼠正糖钳技术,可在不同水平上筛选和评价各类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化合物。应用这些模型,已对数百种新化合物、中药有效部位或单体进行了筛选,发现多个合成或天然的糖尿病活性化合物,并申请多项国内和国际专利。在自主研发的同时,本研究组还承接多项国内外企业的委托服务项目,已完成多项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等的化合物筛选和数个一、二类新药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本研究组还同时进行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研究和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靶标发现工作,着重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以及对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细胞中糖脂代谢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发现 PPAR g / a 双重激动剂 T33 对 2 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与其减少甘油三酯在骨骼肌的积累,增加脂肪和骨骼肌组织中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活化,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脂肪和骨骼肌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相关,该项研究工作已被国际著名糖尿病专业杂志 Diabetologia 接受发表。

近期发表论文选录
1.
Hu X, Feng Y, Liu X, Zhao XF, Yu JH, Yang, Sydow-backman M, Horling J, Zierath J, Leng Y * . Effect of a novel non-thiazolidinedion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 / g agnonist on glucose uptake. Diabetologia 2007, In press

2. Hu X, Feng Y, Shen Y, Zhao XF, Yu JH, Yang YS, Leng Y *. (2006)Anti-diabetic effect of a novel non-thiazolidinedione PPAR a / g agonist on ob/ob mice. Acta Pharmacol Sin 2006 27(10):1346-52

3. Leng Y , Steiler TL, Zierath JR. (2004) Effects of insulin, contraction, and phorbol esters on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in skeletal muscle from lean and ob/ob mice. Diabetes. 53,1436-1444.

4. Leng Y , Karlsson HK, Zierath JR. (2004) Insulin signaling defects in type 2 diabetes. Rev Endocr Metab Disord. 5,111-117.

5. Barnes BR, Long YC, Steiler TL, Leng Y , Galuska D, Wojtaszewski JF, Andersson L, Zierath JR. (2006) Changes in Exercise-Induced Gene Expression in 5''-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gamma}3-Null and {gamma}3 R225Q Transgenic Mice. Diabetes. 54, 3484-3489.

6. Long YC, Barnes BR, Mahlapuu M, Steiler TL, Martinsson S, Leng Y , Wallberg-Henriksson H, Andersson L, Zierath JR. (2005) Role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the coordinated expression of genes controlling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mouse white skeletal muscle. Diabetologia. 48, 2354-2364.

7. Barnes BR, Marklund S, Steiler TL, Walter M, Hjalm G, Amarger V, Mahlapuu M, Leng Y , Johansson C, Galuska D, Lindgren K, Abrink M, Stapleton D, Zierath JR, Andersson L. (2004) The 5''-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gamma3 isoform has a key role in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glycolytic skeletal muscle. J Biol Chem. 279, 38441-38447.

8. Steiler TL, Galuska D, Leng Y , Chibalin AV, Gilbert M, Zierath JR. (2003) Effect of hyperglycemia o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skeletal muscle from diabetic Goto-Kakizaki rats. Endocrinology. 144, 5259-67.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