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兴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党委书记。 1983年毕业于湛江水产学院, 获学士学位。1986年和1990年在著名动物学家褚新洛教授指导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8月-1996年5月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至今昆明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
电话:0871-5190527 E-mail:yangjx@mail.kiz.ac.cn
主要学术成绩:
自1986 年以来,对云南及其邻近地区鱼类的系统分类、进化和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自2003年以来,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育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代表性科研项目有:两项GEF/世界银行项目----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研究和高原湖泊软体动物研究,资助金额120 万美元;一项美国NSF合作项目-中美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联合考察;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行动计划面上项目----三江地区鱼类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一项重点项目----三江并流区特有鱼类谱系地理分化与区域地史关系研究。先后主编专著1 部,合编专著5 部,在国内、外学报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级学报30余篇。先后获得1997 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获得1999 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 抚仙湖鱼类生物学特性的形成和进化。以种群生态学为主要手段,并结合湖泊环境的演变历史,首次将分支系统学(Cladistics)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探讨抚 仙湖23种土著鱼类生物学特性的形成及其对湖泊环境的适应;得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结论;为深入认识该湖鱼类区系的演化、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及探讨引进鱼类对土著鱼类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内部骨骼特征为主,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采用最新的系统学理论和方法,探讨了白鱼属(Anabarilius)、倒刺鲃属(Spinibarbus)、角鱼属(Epalzeorhynchos)等类群的系统发育与区域地理演变历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和南盘江两大水系的分流是导致白鱼属鱼类一级姐妹群之间以及倒刺鲃属二级姐妹群之间产生谱系分化的关键地理历史事件。这些研究紧跟国际分支系统学理论的前沿,对我国鱼类系统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鱼类分类的研究。先后发表鱼类新属2属,即原条鳅属(Protonemacheilus)和原花鳅属(Protocobitis);发表新种16种;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人们对云南鱼类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4)物种分化的研究。先后研究了若干种高原鳅(Triplophysa)、二种云南鳅(Yunnanilus)物种分化以及小鲤(Cyprinus micristius)、长身鱊(Acheilognathus elongatus)、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us)的亚种分化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适应。
代表性论文:
Yang Jian(杨剑), Chen Xiaoyong(陈小勇)*, Yang Junxing(杨君兴)*. 2009. The identity of Schizothorax griseus Pellegrin, 1931, with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of
schizothoracine fishes (Teleostei: Cyprinidae) from China. Zootaxa 2006: 23–40.
J. Yang(杨剑), X. Y. Chen(陈小勇)*, J. X. Yang(杨君兴)*. 2008.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Mekongina Fowler, 1937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from
South China.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73: 2005-2011
Yan-E Jiang(江艳娥), Xiao-Yong Chen(陈小勇)* & Jun-Xing Yang(杨君兴). 2008. Microrasbora
Annandale, a new genus record in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a new species (Teleostei: Cyprinidae)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83(3): 299 - 304
LI-NA DU(杜丽娜), XIAO-YONG CHEN(陈小勇)* & JUN-XING YANG (杨君兴)*. 2008. A Review of the Nemacheilinae Genus Oreonectes Günther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Teleostei: Balitoridae). Zootaxa 1729: 23–36
L. MA(马莉), X. F. Pan(潘晓赋), Y.H. WEI, Z.Y. LI, C.C. LI, J.X. YANG(杨君兴)* and B.Y. MAO(毛炳宇)*. 2008. Embryonic stages and eye 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of the local cyprinoid fish Anabarilius grahami in Fuxian Lake, China.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73: 1946-1959(SCI刊物) YANG, J.(杨剑), CHEN, X.Y(陈小勇)*. & YANG, J.X(杨君兴)*. 2007 A new species of Metahomaloptera (Teleostei: Balitoridae) from China. Zootaxa 1526: 63-68
Kong DePing(孔德平), Chen XiaoYong(陈小勇) & Yang JunXing(杨君兴)*. 2007. Two new species of the sisorid Genus Oreoglanis Smith from Yunnan, China (Teleostei: Sisoridae).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78 (3): 223-230(SCI刊物)
杨君兴*, 陈小勇 陈银瑞,2007,中国澜沧江鱼芒科鱼类种群现状及洄游原因分析。动物学研究28 (1):63-67。
杨君兴*, 潘晓赋 & 李再云. 2007. 云南滇池濒危特有种滇池金线鲃繁殖初报. 动物学研究28(3):329-331 X. Y. CHEN (陈小勇), J. X. YANG (杨君兴). 2005. A New Blind Loach of Genus Triplophysa from China .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66 (3): 599-608.
Dai Ying-Gui(代应贵), Yang Jun-Xing(杨君兴)*, Chen Yin-Rui(陈银瑞). 2005. Phylogeny and zoogeography of the subfamily Cultriniae (Cyprinidae).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0(2): 213-233
Chen ZiMing(陈自明), Yang JunXing(杨君兴)*. 2004.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or from
Yunnan,
China (Teleostei: Cyprinidae).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70: 185–191.
杨君兴,陈小勇,蓝家湖。2004。高原特有条鳅鱼类两新种在广西的发现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动物学研究 25(2):111-116
Su R F(苏瑞凤),Yang J X(杨君兴),Cui G H(崔桂华). 2003. Taxonomic Review of the Genus Sinocrossocheilus Wu (Teleostel:Cyprinidae), with a Description of Four New Species. Zoological studies 42(3): 420-430.
李再云,陈银瑞,
杨君兴。2003。鱇鱼良白鱼的人工采卵孵化和苗种培育。淡水渔
业 (3):29
Chen Xiao-Yong (陈小勇), Jun-Xing Yang (杨君兴) and Yin-Rui Chen (陈银瑞). 1999. A review of the cyprinoid fish genus Barbodes Bleeker, 1859, from
Yunnan,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logical Studies,38(1): 82 - 88.
Yang, J. X. (杨君兴) & Richard Winterbottom, 1998, The phylogeny and zoogeo- graphy of the cyprinid genus Epalzeorhynchos. Copeia (1):48-63。
杨君兴、陈银瑞,1995,抚仙湖鱼类生物学和资源利用。云南科技出版社: 1-224。
Yang, J. X. (杨君兴), Y. R. Chen(陈银瑞), 1994, Protocobitis typhlops,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cave loach from
China. Ichthyol. Explor. Freshwaters 5(1): 91-96.
杨君兴、陈银瑞,1994,滇中高原湖泊鱼类多样性的研究。生物多样性2(4):204-209。
杨君兴、陈银瑞,1994,倒刺鲃属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动物学研究 15(4):1-8。
Yang, J. X. (杨君兴), Chen Yinrui(陈银瑞) 1994. Phylogeny and zoogeography of the cyprinid genus Spinibarbus. Zoological Reseach (Suppl.): 15(4): 13-25。
研究方向:
1 鱼类分类进化研究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丰富的馆藏标本,采用形态与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淡水鱼类的一些重要类群进行系统分类、系统发育、谱系地理研究。
2 珍稀土著鱼类生态与保育研究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开展珍稀土著鱼类的驯养繁殖研究。基地占地20余亩,建有池塘40余口。基地是云南省首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科研单位。2007年滇池金线鲃已人工繁殖成功,目前饲养云南珍稀土著鱼类30余种,其中包括滇池金线鲃、鱼康鱼良白鱼、大头鲤等名贵鱼种。
3 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
内容包括湿地生物的考察与编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考察与保护;重大环境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等。重点对云南高原湖泊和江河水生生物(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的种类、数量、分布进行考察和监测;制定适合于高原湿地鱼类长期监测的监测指标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试验和规范一些新的“无损伤”监测方法。
4 湿地恢复研究
采用人工干预下的自然恢复方式,在滇池南岸和西岸成功恢复了两片湖滨带湿地,湿地恢复全部采用土著种,并形成了“花-鱼-蚌”的立体恢复模式。
2008年10月10日,Science杂志以《From Remarkable Rescue To Restoration of Lost Habitat》为题作了专门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要在研课题: 973项目“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和保护研究”课题“协同进化与生物共存机制”(121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江并流区特有鱼类谱系地理分化”(170万元)
云南省科技厅项目“滇池土著物种生态恢复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120万元)
企业委托项目“李仙江流域珍稀特有鱼类繁殖育苗放流委托研究”(328万元)
团队成员: 目前研究组共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固定人员9人,博士生4人,硕士生4人。 研究生招生: 我们真诚欢迎热爱宏观动物学的优秀学生报考本专业,参加到迷人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来。我们非常重视研究生本人的研究兴趣,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同时考虑在研课题任务和研究生本人的兴趣。按我所一贯传统,我们将为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生活待遇。 本学科组计划每年招收硕士生 1-2 名,博士生 1-2 名。 希望每位同学在报名之前提前与我联系,经过交流了解之后再报名,以免浪费您的时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