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研究者揭示一种基因可能致癌的机制
2010年11月1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admin
责任编辑:lwc
摘要:英国研究人员9日报告说,多种癌症中常见的基因FOXM1在进入人体干细胞后,可诱发细胞异常增殖,这种情况有可能引发癌症。
英国研究人员9日报告说,多种癌症中常见的基因FOXM1在进入人体干细胞后,可诱发细胞异常增殖,这种情况有可能引发癌症。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癌症研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提取了成年人口腔组织的干细胞,向干细胞中注入高于正常数量的FOXM1基因,并设法使这些基因过度表达。
在随后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经上述“加工”的干细胞,在培养装置中模拟人口腔组织的再生过程。结果发现,“干细胞固有的自我更新特性”被FOXM1基因利用,该基因导致口腔组织细胞过度增殖,并出现一种与癌变前期细胞增生类似的情形。研究者指出,通常情况下表达水平正常的FOXM1基因不会导致口腔组织干细胞异常增殖。
研究人员介绍说,FOXM1基因于2002年首次在皮肤癌中被发现,科研人员随后陆续发现,这一基因似乎与多种癌症有关,此次研究的重点则是探索该基因引发癌症的机制。
参加这项研究的伦敦口腔医学院研究员穆伊泰克·泰赫说,目前尚无有效诊断方法来检测人体FOXM1基因的表达水平,但理解其致癌机制有助于开发相关药物,用于癌症早期治疗。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癌症研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提取了成年人口腔组织的干细胞,向干细胞中注入高于正常数量的FOXM1基因,并设法使这些基因过度表达。
在随后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经上述“加工”的干细胞,在培养装置中模拟人口腔组织的再生过程。结果发现,“干细胞固有的自我更新特性”被FOXM1基因利用,该基因导致口腔组织细胞过度增殖,并出现一种与癌变前期细胞增生类似的情形。研究者指出,通常情况下表达水平正常的FOXM1基因不会导致口腔组织干细胞异常增殖。
研究人员介绍说,FOXM1基因于2002年首次在皮肤癌中被发现,科研人员随后陆续发现,这一基因似乎与多种癌症有关,此次研究的重点则是探索该基因引发癌症的机制。
参加这项研究的伦敦口腔医学院研究员穆伊泰克·泰赫说,目前尚无有效诊断方法来检测人体FOXM1基因的表达水平,但理解其致癌机制有助于开发相关药物,用于癌症早期治疗。
上一篇:依靠科技创新,把产业搞上去[ 11-11 ]
下一篇:发现鞘磷脂能激活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 11-11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