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慢性胃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017年08月04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年第07期 作者:连大卫 扶丽君 许艺飞 任文康 操红缨 黄萍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建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评价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评价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

方法 灌胃H.pylori SS1菌株建立在体感染,感染后第2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和PCR法检测感染成功率;确认感染成功后再分别继续饲养至6周和12周,建立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取胃腺体组织别进行HE和硼酸美兰染色,分析胃炎程度及H.pylori感染程度;生化法检测胃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含量变化;RT-qPCR法检测胃组织中COX-2、iNOSTNF-αIL-1β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6周和12周组胃组织内可见H.pylori定植,并且黏膜层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化生情况;同时组织中CAT和SOD的含量明显下降,MPO和MDA的水平和COX-2、iNOSTNF-αIL-1β基因表达均有显著上升(P< 0.05或P< 0.01)。

结论 通过灌胃给菌的方法可以成功将H.pylori定植于小鼠体内,并在定植的6周和12周后均可引起慢性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使增强胃腺体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和促炎基因的表达,但12周模型感染程度更深,出现腺体萎缩和肠化生的情况。

 

全文阅读: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慢性胃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