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工厂”成功研发X射线仪给雌蚊绝育
自2014年起,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合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蚊子工厂”,目前雄蚊产能达到300万只/周,同时在雄蚊生产中有关射线去雌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蚊子工厂”最近又取得了新的成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昆虫不育技术的支持下,该联合研究中心日前自主研发了WOLBAKI X射线仪,对所有雌雄分离后的蚊子进行二次绝育,以达到彻底排除风险的效果。今天,在参观完“蚊子工厂”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杨大助表示,这是核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射线绝育室内,记者看到了全球首台用于蚊子绝育的射线设备——WOLBAKI X射线仪。“右边是控制系统,左边是冷却系统。”病原生物学博士生张东京打开左边的阀门,介绍这个类似微波炉构造的装置设备:在高能量光子照射下,将两个盛满成蛹的辐射杯放入其中,进行360度旋转。过程中为保证辐射均匀到位,需进行上下杯调换。在射线仪的作用下,约16分钟后,可使14万~16万个蚊蛹保证不育。“X射线主要影响的是未被完全分离出来的雌蚊,通过破坏它们的生殖腺,即卵巢,让它们绝育。”张东京说。
为什么需要加射线技术?张东京介绍,因为雄蚊生产最大的难题在于雌雄分离。即使通过雌雄分离器进行物理分离,还是会混存0.1%的雌蚊。即使再用人工筛选,仍然会有0.01%的误差。一旦漏网之雌蚊与野外物种交配,则会造成种群替换。
关于对蚊子在生物链底部进行压制,会不会影响到生物链的断裂和生态平衡问题,研究团队带头人奚志勇教授回应,相对于传统的方式,“以蚊治蚊”这种方式更凸显优点。“蚊子的种类很多,我们只是针对传病的蚊种,从危害人群的区域把这类蚊虫给除掉,从而减低危害。其他不吸血的蚊子,吸血不传病的蚊子依然存在。”奚志勇说。
未来10年,该联合研究中心计划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此项技术,希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热带病虫媒控制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和控制策略。目前,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机构已明确表示了合作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