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关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的冯利民副教授正带领研究队伍穿行在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区追踪东北虎和东北豹。刘禹扬拍摄
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野生东北虎影像。北京师范大学提供
A. Cuadra/Science
冯利民犹如追肥皂剧迷一样,追踪着中国最珍稀的野生猫科动物,尽管他在野外还从来没正面遭遇这些神秘的动物。基于设置在中俄朝边境区域的红外相机监测网络,这位生物学家已经记录到至少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以及鹿类、野猪等丰富的食物链。这些森林之眼(红外相机)记录着这些行踪诡秘的大猫。冯利民及其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同事们正在协助中央政府建立一个面积约为150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保护这些大猫脱离灭绝的危险。这个国家公园面积比美国黄石公园还要大60%。
冯利民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长期监测研究结果显示东北虎、这个体重能达到300公斤、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以及东北豹面临着非法盗猎、森林采伐和人类经济发展的多重威胁。“消除这些威胁因素,这个国家公园很可能成为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内最成功的老虎保护案例”,世界上著名的东北虎研究专家和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俄罗斯办公室主任Dale Miquelle说道。
这个虎豹国家公园,目前还没有正式定名和对外公布,也是中国在自然保护领域转变的一个信号。过去,中国一直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驰骋。现在中国正在不动声色地建立首个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这将改变中国目前存在形形色色的自然保护模式。大约40多个国家公园正在筹建中,其中国家级的媒体已经披露有4种著名的动物在首批国家公园中得到重点关注:藏羚羊、东北虎、大熊猫、亚洲象。“中国人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了”,冯利民说:“我们已经开始有能力关注到生态保护”
建立国家公园在中国很多地方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中央政府正在说服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国家公园将不会制约经济发展,能够帮助依靠采伐、狩猎的当地居民找到其他维持生计的方式。正在帮助设计国家公园体系的保尔森基金会自然和环境保护项目总监牛红卫希望中国公众能够认识到,国家公园将为近年饱受糟糕环境污染包围的中国人民提供“精神疗养”
在中国东北吉林省的温带针阔混交林中,冯利民的野外团队正在攀爬险峻的山岭,检查和下载红外相机的数据。他们年复一年,不停的维护和管理着2000多台红外相机。冯利民蹲下,打开绑在树上的相机外壳锁,快速的浏览相机内的影像数据,“野猪、野猪、狍….没有记录到老虎”他耸耸肩并笑着说,接着站起来,检查下身上是否有“草爬子”(硬蜱)爬上来,然后继续奔赴下一个相机点。
中国的野生虎和豹种群面临相同的状况,由于曾经的猎杀、栖息地消失等原因,已经快速消失。科学家认为,在20年前,中国野生虎豹种群接近基因瓶颈。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境内扩大栖息地保护和加强反盗猎工作,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数量在近年已经开始增长。生态学家葛剑平教授领导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2015年7月《Landscape Ecology》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这个团队监测到的27只东北虎分布中国境内的一个面积不大的区域。然而,10年前,中国境内还无法确认是否有野生东北虎定居在中国。东北豹的处境更加危险,仅剩下一个不足100只的种群生存在中俄跨境区域的狭小面积中。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这两个大猫的避难所。调查显示俄罗斯境内的野生虎种群已经从1940年代的40余只上升到今天的540余只。“野生东北虎数量保持稳定,但是在俄罗斯境内,栖息地是有限的。”冯利民说。“如果要拯救东北虎这个物种,未来一定是在中国,而不是在俄罗斯,因为潜在的栖息地都在中国一侧。” 世界上著名的野生虎研究专家,明尼苏达大学的David Smith教授认为。他正与葛剑平的团队合作,“这也是一个让中国在全球野生虎恢复和保护上展现出领导力的重要机会。”
中国中央政府早已推进计划,在2013年的规划中就开始着手准备建立国家公园体系。中国政府已经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面禁伐,同时为保护虎豹栖息地连通性,不惜把通往海参崴的高铁改道,以及取消了既定的高速公路规划。在接下来的数年,政府将整合和扩大保护区域,覆盖虎豹最重要的栖息地和保护区域,面积将达到15000平方公里。同时,在去年的一次清套行动中,当地森林公安已经清理了大约8万只用于捕捉狍和野猪的铁丝套,这些铁丝套有时会误伤东北虎,冯利民讲道。
帮助当地人民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公园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规划人员们说。大型猫科动物对栖息地质量要求非常高,甚至一些不经意的干扰,如采集红松果、养殖林蛙,都会影响其行为。“细节决定成败”,Dale Miquelle说道,他将在8月份与中国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会面讨论国家公园。
在这个虎豹国家公园中,规划人员希望其中30000名林业职工,包括采伐公园、潜在的猎人,能够转变成国家公园的保护工人和巡护人员。在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镶嵌着原始森林和采伐后的森林,同时是吉林省两个主要的东北虎栖息地重要连接带。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李成处长,正在与科学家和保护团体一起,为当地居民寻找替代产业,比如培训和资助曾经的伐木工人和盗猎者,从事有机蜂蜜的生产。
李成已经成功地资助了一位42岁的采伐工人,徐福。在一块被茂盛的次生林包围的空地上,徐福正在收割蜂蜜,他从蜂箱中取出一架蜂巢,然后演示如何搅蜜。养蜂更安全,同时收入比之前的工作更好,徐福说。
2002年开始,东北虎已经从黄泥河地区消失。就在2年前,当地居民发现了老虎足迹、树上标记、猎物残骸。2014年底,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的红外相机记录到东北虎14年后首次重返黄泥河区域的过程。一只年青的雄性东北虎从俄罗斯一侧开始持续的向中国内陆扩散,它至少行走了200公里的距离,穿越了一些走廊带,最终到达黄泥河地区。
汪清,接近未来国家公园中心区域的西部,当地林业部门希望将一些已经几乎空荡的林场和村镇转变成生态旅游目的地。之前林场的旧体育馆和俱乐部将变成当地林业历史博物馆,这些林场和村镇设施不想被夷成平地,将保存着留给未来保护需要。
这是一个令人看到希望的迹象,这个已经空荡的林场已经吸引到了大猫居民。最近一只东北豹经常在林场背后山坡上的岩石上晒太阳,俯瞰这个林场,统治着它的新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