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让野鸟逃离网海尚需社会合力
10月17日,多名候鸟保护志愿者调查发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秦山核电站外多处山林中,藏有大量捕鸟网。尽管秦山核电站的员工、驻守的武警官兵每年都进山清理鸟网七八次,但秦山上的鸟网多得“让拆网人失去信心”,往往旧网刚被拆下,新网又会被布上。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期间,天津滨海新区也被志愿者发现存在超过2万米的捕鸟网,挂网死鸟超5000只。可以想见,野鸟遭遇大规模下网捕捉绝非孤例。
我国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但因为这些数量庞大、遍布在大江南北的捕鸟网,候鸟可谓一边在迁徙,一边在消失,这不由得不令人叹息。大量野鸟被人类捕捞,不但对于很多珍希鸟类的种群繁衍是一种伤害,也是对大自然原有生态的一种破坏,因此,下网捕鸟这种行为也被我国法律明令禁止。但为何这种非法捕鸟的行为屡禁不绝呢?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不法分子敢于冒着风险在山林、沼泽、湿地等区域设网,关键在于部分省份、地区对于野味的爱好。对于捕鸟者来说,购买鸟网的成本异常低廉,下网的过程也非常简单,捕到的鸟类可以直接送往当地收购野生动物的商人手中,回报率较高。事实上,在部分北方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不法商贩通过火车大规模运输野味南下的固定渠道。
处罚较轻,导致不少人铤而走险。尽管我国现行的法中规定,非法狩猎野生动物20只以上的;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或者禁猎期使用工具狩猎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捕鸟者往往是本地人,很容易躲避执法者的视线,加上即便被抓住也往往被处于缓刑,威慑程度并不高。
保护候鸟,就是在保护大自然,更是在保护我们自己。那么,如何杜绝这种大规模设网捕鸟的现象发生呢?笔者认为,这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合力。
首先,要从源头做起,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像抵制皮草、象牙制品一样,在全社会形成反对吃野味的风俗,让热衷食用野味的消费者彻底改掉恶习,放弃这种“舌尖上的犯罪”。其次,要通过严格立法和执法,加大对于非法捕鸟者的打击力度,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判罚,对捕鸟人形成强大的威慑。同时,在非法捕鸟行为多发的区域,有关执法部门应当和志愿者合作,进一步加大巡视范围和力度,对下网捕鸟行为形成高压态势。总之,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合力,增强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万米鸟网”的现象才会彻底消失,候鸟们才会获得自由飞翔的天空。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