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爬虫入侵偏爱热点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义明研究组最近的一项成果,集成预测了外来两栖爬行动物在全球的入侵热点,为在全球尺度上制定早期监测和快速反应措施,以阻止外来两栖爬行动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入侵危害提供了指导信息。该项研究成果被选作封面文章,发表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前沿》上。
每天早上8点,北京市潘家园华声天桥宠物市场里,商户们都会准时开门营业,其中专门销售爬行动物宠物的店铺有接近十家,有龟类、蛇类、青蛙等。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巴西龟。
巴西龟是外来物种,但在我国的湖南湘江、广东珠江、上海苏州河、浙江西湖、钱塘江和长江江苏段等地,均有巴西龟生活在野外的种群。由此可见,随着贸易的日益全球化,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威胁持续增加。
“我们选择影响外来种分布的气候、人为活动、植被以及水资源变量,采用多个物种分布模型,集成预测两栖爬行动物是陆生变温脊椎动物,在入侵区会导致严重的生态、进化以及社会经济危害。”外来两栖爬行动物共有279个物种,李义明列举其中4种具有代表性的外来两栖爬行动物的危害。
北美牛蛙携带致病的壶菌,其入侵扩散导致当地两栖类种群的下降,同时牛蛙也是很多小型脊椎动物的捕食者和竞争者;蔗蟾蜍对澳大利亚当地的捕食者产生毒害作用;沙氏变色蜥与当地的蜥蜴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捕食当地种;红耳龟与当地龟类竞争,并与部分物种杂交,降低当地龟类的多样性。
模型预测显示,在当前的气候条件下,外来两栖爬行动物的潜在入侵风险主要集中在西部非洲、南亚、东南亚、大洋洲岛屿、加勒比地区、南美洲的南部、地中海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东部。从这些地区的特点看来,都是属于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地区。而在未来2050年和208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潜在入侵风险大多仍聚集在同样的地理区域内,部分最适合的区域会扩展到南美洲的北部、非洲的中部以及欧洲的一些高纬度地区。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内单位面积上的潜在外来种数目是其他区域的1.4倍。接近40%的潜在入侵热点将会落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内。
了解外来物种在全球的入侵热点,即多个外来种适宜的生境,以及这些入侵热点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的重叠程度,对采取优先保护措施以减轻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至关重要。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点地区,人们需要格外小心外来两栖爬行动物的入侵风险。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