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非感染性肾小球肾炎模型

2017年08月29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同种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模型

(1)复制方法  体重200g左右的SD大鼠,按0.5ml/100g体重的剂量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兔抗肾小管抗原(Tub-Ag)抗血清;至第5周末,按0.5ml/只的剂量经大鼠腹腔注射相同抗血清,以后每隔l周经腹腔注射抗Tub-Ag血清,剂量同样为0.5ml/只,直至13周结束。于实验1, 5, 13周,分别测定模型动物24h尿蛋白量,并采血测定血肌酐(cr)及血抗鼠Tub-Ag抗体。于实验预定时间取大鼠肾脏组织,作石蜡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行光镜、荧光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

(2)模型特点  造模第2~5周时,模型大鼠24h尿蛋白量即开始渐进性升高,至第9、13周时,24h尿蛋白量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肌酐含量也明显升高。镜下病理组织血观察显示,13周时,模型动物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荧光显微镜下免疫荧光观察证实,模型动物肾小球内除可见少量兔IgG外,均为鼠IgG沉积;透射电镜下观察表明,第13周时,模型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亦明显增厚。

(3)比较医学  以往的研究表明,某些外源性抗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电荷反应等机制而种植于肾小球上。这些抗原与实验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主动性动物模型)或外源注射的抗体(被动性动物模型)相结合,可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模型。传统的被动性海曼(Heymann)肾炎(passive Heymann nephritis, PHN)采用给大鼠一次性注射海曼抗体的方法复制模型大鼠肾损害,但这种肾炎病程短,疾病表现容易自发缓解。而本方法制备的大鼠PHN模型,在一次性静脉注射抗Tub-Ag血清的基础上,采用再给模型动物多次注射小剂量抗血清,从而可诱发模型大鼠出现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的肾损害病理特征,属于进行性被动性海曼肾炎。本模型对于临床上人类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发病病理及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引起的肾炎模型

(1)复制方法  体重2.5kg新西兰兔,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天然牛血清白蛋白(C-BSA)10mg,1次/d,共5周,第6周剂量加倍。造模前及造模5、6周时测定模型动物24h尿蛋白量,并采血作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测定。实验结束时麻醉处死动物,取其肾脏组织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作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每张切片选5个最大切面的肾小球,计算直径和细胞数,求均值和标准差。

(2)模型特点  注射C-BSA后5、6周时,模型动物24h尿蛋白量明显升高,血清肌酐、尿素氮测定也明显升高。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模型动物肾皮质区大部分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多,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肿胀,部分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颗粒样变性;肾间质可见明显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球内可见明显的胶原化,呈典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

(3)比较医学  临床上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采用本方法复制的兔C-BSA肾炎模型为典型免疫复合物型肾炎,与临床上人类免疫复合物型肾炎病理特征较为相似。本模型制作方法简便,模型成功率高,可用于对慢性肾炎药物疗效和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

3.肾损伤引起的肾炎模型

(1)复制方法  体重约为200g雄性大鼠,在无菌条件下,按7.5mg/kg体重的剂量经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Adriamycin, ADR),14d后大鼠即可出现典型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于注射前及注射ADR后第7日、第14日分别测定24h尿蛋白量,并采血作血清总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测定。于注射后第14日,动物常规麻醉后,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取肾脏组织,用2.5%戊二醛固定,常规处理后作透射电镜超薄切片,经过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后,于透射电镜下观察。

(2)模型特点  注射ADR第3日起,模型大鼠逐渐出现蛋白尿,并呈进行性加重,第14日时动物血清总蛋白降低,胆固醇升高,出现典型的肾病表现;模型大鼠血清MDA和SOD水平均较注射前明显升高。大鼠电镜超微结构病理学观察显示,第14日时,模型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小管管腔面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部分微绒毛脱失;线粒体和溶酶体呈囊状扩张,结构模糊;细胞核呈囊状扩张,核染色质稀淡凝聚趋边,部分核膜内陷,但核膜结构尚完整。

(3)比较医学  本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其病理特征与注射氨基核苷嘌呤霉素(AMNS)建立的大鼠氨基核苷肾病模型类似,模型动物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符合人类的微小病变型肾病。临床上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多种病理类型,而微小病变型肾病是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占儿童患者的80%~90%,成年患者的20%~30%。本模型致病机制是基于阿霉素作为一种葸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含有醌式结构,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阿霉素嵌入DNA而抑制RNA的合成,产生直接肾毒性作用,造成机体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含有DNA、RNA的细胞器,如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损伤,最终引发动物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肾病。本模型制作方法简便,病变特征稳定,成模率高,适合用于临床上微小病变型肾病药物疗效及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