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树鼩模型的建立

2017年09月18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年第4期 作者:李妍 代解杰 孙晓梅 刘海 胡竹林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局部抗真菌药物少、渗透性差、而全身的抗真菌药副作用大、使得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非常棘手。由于缺乏理想的模拟人角膜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阻碍了真菌性角膜炎基础研究的发展,常见的真菌性角膜炎造模动物为小鼠、大鼠、兔等。其中,以小鼠造模的实验研究最多,小鼠与人类亲缘关系近,但是角膜太小,不易于观察和分子实验操作;兔角膜大易于造模取材,但与人类亲缘关系远,均不是最理想的角膜炎造模动物。树鼩角膜大小适中,而且与啮齿类相比,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因此,本研究以树鼩构建发病率最高的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

目的 采用临床分离的茄病镰刀菌感染树鼩角膜,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树鼩模型。

方法 茄病镰刀菌接种到沙保氏培养基,26℃培养箱培养7 d,收集真菌混悬液,血细胞计数板调整孢子数量为1×1010CFU/mL。清洁级树鼩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对照组(n=10)。实验组用胰岛素针头(29 G)将真菌孢子混悬液50 μL注入角膜基中央,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50 μL。通过前段照相、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病理组织学变化、感染角膜组织培养对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 真菌浸润范围、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水肿程度、菌丝数量均与时间呈正相关;炎性细胞浸润数量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实验各时间点均可见菌丝平行于基质纤维生长;感染后角膜组织培养可见茄病镰刀菌生长;造模成功率为86%。

结论 采用基质注射茄病镰刀菌孢子的方法首次成功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树鼩模型。

 

全文阅读: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树鼩模型的建立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