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肾盂积水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 体重3.5kg左右、妊娠24~25d新西兰兔,孕兔经静脉按30mg/kg剂量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兔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腹部手术区常规消毒、去毛,无菌条件下作下腹正中切口,提出一侧子宫角,随机选择实验胎仔,摸清胎位,于胎仔下腹部对应处子宫壁上作一荷包缝合,切开子宫壁及羊膜囊,娩出胎兔双下肢,经胎兔耻骨上横切口入路,暴露其膀胱颈和脐尿管,用3-0丝线缝扎膀胱颈和脐尿管,造成胎仔尿道梗阻;缝合胎仔腹部切El,回纳胎仔入宫,收紧荷包线,间断缝合子宫切口后纳入腹腔。当胎仔在宫内继续生长发育至29~30d时行剖腹取胎术,剖腹取出成活胎仔,连同胎盘、羊膜囊放于培养皿内,分别观察羊水量,测量胎仔冠臀长度、胎仔体重;解剖胎仔,肉眼观察其膀胱、输尿管、肾脏大体形态变化;取胎兔肺及左肾冠状切面的一半作常规组织切片,光镜下病理观察。
(2)模型特点 模型兔胎仔肉眼观察显示,胎仔大体形态较小,体重减轻,胎仔腹部膨隆,尤以下腹为甚。胎仔尸体解剖后可见,腹腔内有充满尿液的巨大膀胱,双侧输尿管积水、增粗、扭曲;双肾积水呈囊状,外观肾脏体积明显扩大,肾实质切面显著变薄。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胎仔肾组织内皮质、髓质部均显著变薄,并出现明显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有的皮、髓质部发育紊乱,皮质内可见散在扩张的肾小管和肾小囊,肾小球萎缩不明显。肺重及肺重/体重比显著降低,肺泡上皮发育落后,肺泡间隔增宽。后尿道瓣膜是临床上尿道先天性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及男性婴儿严重的梗阻类型。为保证模型手术成功,胎仔宫内手术时胎龄23~25d是最佳手术时机;如手术时间过早则胎仔太小,且组织脆嫩,虽可见膀胱、脐尿管,但手术难度大,易于撕裂、出血;同时孕兔子宫敏感性很大,易诱发宫缩流产。为避免术中羊水丢失,应在胎仔下腹部对应子宫壁作荷包缝合,当切开子宫肌层后,将其与羊膜一起褥式缝合两针牵引线,以便娩出胎仔下肢时提起子宫,使羊水流至胎体下面。并固定胎兔双下肢,使胎体与子宫切口紧密相贴,术毕将荷包线收紧打结,可防止术中,术后羊水的丢失。当娩出胎体下半身后,应放松固定胎头之左手示指、拇指,使胎体上半身位于羊水中,防止脐带受压;结扎膀胱颈时需同时结扎脐尿管。
(3)比较医学 胎儿尿道梗阻先天性肾盂积水(congenital hydronephrosis, CH)常可导致新生儿严重肾脏损害及肺发育不全。如果在孕妇妊娠期内,尽早地在宫内手术解除胎儿尿路梗阻,则其呼吸和肾功能衰竭等致命性病理因素将得到预防或改善,使胎儿能在宫内正常发育直至分娩。临床上胎儿尿路梗阻时产生羊水过少,对胎儿发育具广泛抑制作用。本模型证实,模型胎仔尿路梗阻后引起的肾盂积水可导致羊水过少,进一步造成胎仔宫内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和肺发育不全,说明对胎仔发育具有明显影响,其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新生儿CH相似。本模型采用宫内手术方法,人为造成胎仔尿道梗阻,并引发胎仔出现肾盂积水。模型结果提示,羊水过少可作为产前B超检查的指征,膀胱、肾盂扩张是B超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模型对探讨宫内胎儿外科手术方法,为研究胎儿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机制、宫内手术矫正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