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中南大学神经系统遗传病研究取重大突破

2011年01月04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生物通 作者:admin 责任编辑:lwc
摘要: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唐北沙课题组在神经系统遗传病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转谷氨酰胺酶6型(TGM6)基因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一个新致病基因,为治疗脊髓小脑性同济失调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病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Brain》上。同时该研究论文获邀在12月3日召开的第九届“亚太人类遗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唐北沙课题组在神经系统遗传病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转谷氨酰胺酶6型(TGM6)基因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一个新致病基因,为治疗脊髓小脑性同济失调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病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Brain》上。同时该研究论文获邀在12月3日召开的第九届“亚太人类遗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 

    该研究课题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唐北沙教授领衔的团队与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完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多个项目资助。研究人员在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人小脑神经组织中高表达的TGM6基因突变后,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TGM6基因是SCA一个新致病基因。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神经系统遗传病,患病率约为5~7/10万,约占神经系统遗传病的10~15%。患者的小脑、脑干和脊髓由于病变而产生退行性变性萎缩,多在青少年期、成年期发病,病情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步态和姿势的平衡障碍,如行走、站立不稳,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和言语不清、饮水呛咳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多在起病10-20年便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 

    该研究组首先应用HumanLinkage-12  Panels  芯片对一个呈四代遗传的SCA大家系进行了连锁定位分析,将其定位在20p13–12.2,一个大小约18.45cM  (8.4Mb)的区域,然后应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捕获重测序技术对家系内四位患者进行测序分析,最终成功克隆了一个新型SCA致病基因(TGM6基因)。 

    转谷氨酰胺酶6型属于转谷氨酰胺酶家族,该家族蛋白在人体内广泛表达,主要参与了催化酰基转移反应、蛋白质转录后修饰、GTP水解、干预信息转导、促进细胞凋亡、调节转录等多种生理过程,转谷氨酰胺酶的代谢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亨廷顿氏病(HD)、阿尔兹海默病(AD)及帕金森病(PD)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同时转谷氨酰胺酶在AD、HD、PD等疾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该研究是应用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不懈努力取得的疾病遗传学研究的最新成果。TGM6致病基因的发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如SCA、AD、HD、PD等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因靶点。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