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为百姓健康护航

2011年01月2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责任编辑:lwc
摘要:得了癌症去哪儿看?今年4月份,《生命时报》和“好大夫”网站合作,对全国数千名癌症患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胃癌、淋巴瘤、直肠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五个病种位列患者关注度第一,成为这五种肿瘤患者的首选医院。

  得了癌症去哪儿看?今年4月份,《生命时报》和“好大夫”网站合作,对全国数千名癌症患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胃癌、淋巴瘤、直肠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五个病种位列患者关注度第一,成为这五种肿瘤患者的首选医院。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创建于1976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现代化肿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

  “近十年来,在北京市科委的正确引导下,我们院所的科研更加突出了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基本目标的科研方向。”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寿成超教授向记者介绍道,“科研活动应该更好地将研究者的兴趣和临床的需要结合起来。肿瘤防治是一门应用科学,最终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为文章而科研,我们所倡导的就是科研活动为临床服务,为提高诊疗水平服务。”

   寿成超教授所说的科研活动为临床服务,其中一个很大的表现就是从临床实践中寻找科研问题。

  众所周知,癌症患者的药费高昂,但效果又常常很难保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这种治疗一年就要花费四、五十万元,而真正能得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只占25%左右。这是因为这种肺癌治疗药物是一种靶向药,分子靶向治疗被认为是特异性非常高的个体化治疗手段。简单地说,就是这种药物并非对任何病人都有效,而只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即EGFR)基因有突变的肿瘤才有效。”寿成超教授说。

  所以,检测肺癌有没有发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就成为有效用药的前提,而这种检测需要取到患者的肿瘤组织,但有相当一部分中、晚期肺癌病人取材检测很困难。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进行这种基因突变检测呢?该所的王洁教授等利用DHPLC技术,率先在国际上建立了利用肿瘤细胞释放到外周血的DNA进行EGFR突变检测的方法,其准确性达到79%,使利用外周血对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EGFR突变检测成为现实,这样就克服了许多病人取癌组织进行检测的困难,避免了病人由于得不到检测而盲目使用药物治疗。相关工作在国际肿瘤学领域最著名的“临床肿瘤学期刊”(J.Clin.Oncology)发表后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如今这种检测已经开始用于临床。

  乳腺癌占妇女肿瘤的第一位,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一直是用三苯氧胺治疗的适应症,但大约有30%的患者对三苯氧胺治疗是无效的,而且可能有害。如何把这部分无效病人找出来给予其他更为合理的治疗,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该所乳腺中心的解云涛教授等通过对大样本的临床检测和资料分析发现,雌激素受体变异体ER-a36的高表达是三苯氧胺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乳癌治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也同样发表在国际肿瘤学领域最著名的“临床肿瘤学期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密切关注。

  长期以来,国际权威人士都认为:射频消融只能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而无法解决大肝癌的治疗问题。然而,在北京肿瘤医院陈敏华教授遇到的病例大部分都是难治性肝癌,有的是肿瘤太大,有的是在其他医院治疗后复发,都无法进行手术了。为了找到最佳路径,陈敏华教授带领研究生用牛肝做实验,观察各种方案的消融效果,经过反复计算和临床实践,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领域闯出了一条新路,5—6厘米的大肿瘤可以获得一次性消除,明显提高了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陈敏华教授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研究结果被纳入国内外有关肝癌的治疗指南中。

  作为公益性科研院所,除开展肿瘤防治研究、提高肿瘤诊疗水平外,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还响应北京市科委的号召,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为了提高郊区医院对肿瘤的诊疗水平,更好服务于当地百姓,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于2007年底在顺义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中心顺义分中心,定期派出专家出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分析、手术指导及每半年对顺义分中心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使顺义妇幼保健院对乳腺癌防治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全国同等级别医院的前列,2009年的年门诊人次、住院量、手术量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23%、19%、34%,为三级甲等医院支持郊区基层医院发展做出了表率。

  以科普教育惠及百姓为主题,北京肿瘤医院经常性地组织院内肿瘤各病种专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与需求,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健康大讲堂》、在中央和北京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做科普专题节目等活动,使群众了解了防癌治癌的科普知识。

  长期以来,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一直坚持开展北京地区的肿瘤发病登记工作,建立了北京市肿瘤登记信息系统和北京市疾控中心死因监测部门与部队医院对肿瘤病例的报告渠道,每年为卫生行政部门、各委办局及临床科研提供各类数据20余批次,并定期发布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年报,为政府在对疾病防治重点评估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有关决策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回首三十多年,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用科研活动提高诊疗水平、用科普宣传守卫百姓健康。我们相信,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将继续以优秀的医学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舒适的就医环境和科学的医院管理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实现在2015年使研究所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亚洲一流肿瘤防治中心的发展目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