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实现活体干细胞分子成像
2011年05月03日
来源:华西医院
作者:admin
责任编辑:lwc
摘要:近日,华西医院放射科临床磁共振研究中心、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一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在脑研究领域知名刊物《Brain Research》(2011, in press)。
近日,华西医院放射科临床磁共振研究中心、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一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在脑研究领域知名刊物《Brain Research》(2011, in press)。
分子影像研究是影像学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能够对疾病的分子病理过程实现可视化的活体追踪。在当前的活体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中,大多采用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分子探针,但动物血液红细胞中的内源铁离子会干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信号,对于出血性的病灶损伤效果不好。磁共振研究中心的本项研究使用了临床常规使用的造影剂Gd-DTPA标记的脊髓间质干细胞,而后移植入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通过一系列体外的细胞组化实验、纵向活体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荧光显微成像实验证实,造影剂对干细胞的标记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并表现出很高的在体存活率,有益于大鼠脊髓损伤修复。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实现了对这一过程的活体监测。
这项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使用临床磁共振成像仪和造影剂实现了对小动物的分子成像,为今后人类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磁共振分子成像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分子影像研究是影像学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能够对疾病的分子病理过程实现可视化的活体追踪。在当前的活体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中,大多采用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分子探针,但动物血液红细胞中的内源铁离子会干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信号,对于出血性的病灶损伤效果不好。磁共振研究中心的本项研究使用了临床常规使用的造影剂Gd-DTPA标记的脊髓间质干细胞,而后移植入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通过一系列体外的细胞组化实验、纵向活体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荧光显微成像实验证实,造影剂对干细胞的标记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并表现出很高的在体存活率,有益于大鼠脊髓损伤修复。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实现了对这一过程的活体监测。
这项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使用临床磁共振成像仪和造影剂实现了对小动物的分子成像,为今后人类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磁共振分子成像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噬菌体让生物分子进化增速100倍[ 05-03 ]
下一篇:脑内糖原减少是疲劳原因之一[ 05-03 ]
相关文章
- 中科院再获突破,人类“战癌”再进一步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