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Ecol.:遗传多样性匮乏不是伊比利亚猞猁濒危原因
2011年08月24日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wc
摘要:对远古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的一项研究让科学家看到了抢救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的更多希望。
对远古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的一项研究让科学家看到了抢救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的更多希望。
栖息地受损以及主要猎物——欧洲兔数量的下降,导致生活在西班牙两处隔离区内的伊比利亚猞猁(Lynx pardinus)的种群数量直线下降,至今已不足300只。
科学家正在试图帮助开展一项育种计划,但是一些人认为,遗传多样性的匮乏——将导致近亲繁殖的问题,以及没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注定将宣判这一物种的灭绝。
如今,通过对在骨骼化石中发现的DNA进行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发现,至少在5万年的时间里,伊比利亚猞猁一直具有非常低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由此而推断出的较小种群。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尚未搞清,但伊比利亚猞猁总是能够生存下去。研究人员在《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 )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伊比利亚猞猁最终还是绝灭了,那么不要责怪它的基因,怪就怪缺乏拯救这种猫科动物的政治意愿。
上一篇:Science:动植物“加速”应对气候变暖[ 08-24 ]
下一篇:PLoS ONE:弓形虫可操控寄生鼠大脑不怕猫[ 08-24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