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史上“意外”的布鲁氏菌和热病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将布鲁氏菌属分成六个种20个生物型,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有羊、牛、猪和狗布鲁菌,病原菌主要由患病牲畜传染给人,使其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乏力、多汗等临床表现,严重的可能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引起脑膜炎等并发症。
显微镜下的布鲁氏菌
填埋患病牲畜
在一次欧洲爆发的布鲁氏菌病疫情中,农场主通过坑杀绵羊的方式严防病菌传播。
最近,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去年12月,东北农大动物医学学院的相关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中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导致今年3月至5月期间共有27名学生和1名教师陆续感染布鲁氏菌病。9月5日,校方延迟半年多才首次公布师生染病信息。
无独有偶,今年6月,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该区两家奶牛养殖场和一家屠宰场工作人员进行抽血采样时,发现两名屠宰场工作人员血液样本呈阳性,被证实感染布病。
“布病”到底是什么?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一起重大教学责任事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中国属乙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编注)
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将布鲁氏菌属分成六个种20个生物型,其种类大致分为马耳他布氏杆菌(羊型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牛型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和狗布氏杆菌、林鼠布氏杆菌、绵羊布氏杆菌。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有羊、牛、猪和狗布鲁菌,病原菌主要由患病牲畜传染给人,使其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乏力、多汗等临床表现,严重的可能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引起脑膜炎等并发症。
这种细菌可能通过三种途径进入人体:人吃了被感染的奶制品、通过人体表面的伤口感染,或通过眼睫膜、鼻腔黏膜、口腔等途径感染。因此,“布病”发病率与动物养殖的卫生控制密切相关,在卫生监控比较差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生在东北农大的布鲁氏菌感染事件就是一起因卫生管理和操作不当引起的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导致学生通过后两种途径感染了布鲁氏菌。
去年12月,几名教职工先后从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家名为“青喜”的养殖场购入4头实验山羊,但并未按《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要求养殖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12月19日下午,东北农大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0801班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实验之前,指导教师没有按规定对实验山羊进行现场检疫。而两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也并未按标准的实验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有效防护。
据当时做实验的学生王永杰回忆,“学校的实验室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干净整洁,反而有些杂乱,我感觉甚至有些不卫生。我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做实验。”另一名学生小何(化名)也说,教师对实验时的操作规范并未做严格的规定,“没戴手套,也没有消毒”、“用来试验、被染病的羊那天被几个班级的学生重复使用,他们解剖时羊的子宫里还有上一个班级同学留下来的纱布呢。”
事后,东北农大副校长冯晓表示,该事故是因学校在实验教学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学校对事故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截至目前,已有25人治愈,1人好转,其余两名学生因骨关节少量积液,仍需住院观察或门诊随访。
历史上的布鲁氏菌病
布氏病遍布全球,且由来已久。约在140多年前,大英帝国的远征军进驻到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某些岛国,驻扎在马尔他岛上的英国军队突然出现了大批发热的病人。患病的士兵出现高烧、大汗、肝脾肿大等症状,当时不知得了什么病,就按当地地名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等。
1887年,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大卫·布鲁氏(David 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用显微镜意外发现一种微小的细菌,并将之命名为“马尔他微球菌”。后人通过实验和观察证明它就是引发那些“热病”的罪魁祸首,而“布鲁氏病”的名称也由此得来。
上世纪20世纪初,英国一个专门委员会在马尔他岛讨论布病的流行和预防时,发现当地山羊血清与布氏菌发生凝集,不久从山羊奶中也检出了布氏菌。因此,大英帝国当局宣布在马尔他驻军中禁止饮用山羊奶,发病人数明显下降。这是历史上最早的控制布病流行的措施。
每年,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WHO报告发病例数约50万例。流行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有:欧洲、北非、东非的地中海国家、中东国家、印度、中亚、墨西哥以及中美州和北美洲。
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数据显示,每年发生在美国的布病案例约100起,和其他国家比起来不算很频繁。检疫局对牲畜采用“布氏菌全乳环状试验法”(Brecella Milk Ring Test)来确定它是否感染,另外,兽医必须为所有刚出生的牲畜接种疫苗,降低动物间疾病传染的风险——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一头牛的耳朵上都有一个“胎记”,这就是它们的“免疫证明”。
相比之下,爱尔兰曾面临的挑战要巨大得多。在刚加入欧盟时,爱尔兰声称国内是没有布氏病菌的。然而到了1990年代,布病在爱尔兰农场大规模爆发,尤其分布在蒙斯特省。在之后20年里,爱尔兰一直难以突破奶制品出口僵局。
直到2009年7月1日,爱尔兰政府宣布终于彻底消灭布鲁氏菌病,这耗费了政府几百万欧元。农业部长布兰登-史密斯甚至把那一天称为“爱尔兰历史上的里程碑。”
爱尔兰兽医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塞克司顿说“许多兽医和农民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因布鲁氏菌病遭受了许多痛苦,现在它不再成为威胁,这对兽医行业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反观国内,目前布鲁氏菌病的疫情仍然比较严重,尤以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为甚。但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城里人来说,接触动物的机会不多。这意味着,喝未经灭菌的生奶或奶制品,是普通人感染的主要途径。
食品工程学博士云无心表示,现在许多人追求“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牛奶”,觉得“营养好、风味佳”。如果养殖条件好,卫生设施完善,刚刚挤出的“生奶”倒也没有多大危险。“但如果奶牛或羊生病了,如被布鲁氏菌这样的致病菌感染,那么它们的奶也会被污染。尤其是那些号称‘不用药物、不用抗生素’的动物,这种风险就会更大。”
云无心告诉记者,好在布鲁氏菌不耐高温,巴氏灭菌就可以把它们杀灭。“中国市场上合法销售的牛奶,都经过巴氏或者超高温灭菌,不会留下布鲁氏菌。而对于那些非要喝‘生奶’的人(销售生奶本来就是违法的),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