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义良博士PNAS解析受精过程信号传导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环境健康研究所生殖医学组组长Carmen Williams研究员。其长期从事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大量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Developmental Cell, Developmental Biology, Biology of Reproduction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并担任《分子生殖与发育》主编。文章的第一作者是Yi-liang Miao (苗义良)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钙离子波动(钙波)是引发卵子激活的首要事件,并且钙波的模式决定了卵子激活的程度,而钙离子流动在受精过程中仅仅为卵子内的钙库提供钙离子来源,并为钙波的形成做准备。Yi-liang Miao博士利用特异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剂钆 (Gd3+) 来处理受精卵,发现当用低浓度的钆处理受精卵时可以阻断钙离子流入,此时外源的钙离子不能流入卵内,不能形成钙波,卵子不能被激活。当用高浓度的钆处理受精卵时不仅可以阻断钙离子流入而且还可以阻断钙离子流出,此时外源的钙离子不能流入卵内,内源的钙离子也不能流出卵外,但却在卵内形成了内源的钙波。该钙波可以诱导卵子恢复细胞周期和形成原核,但是卵子不能正常排放第二极体。
进一步试验表明,当用双-(o-氨基苯氧基)-N,N,N′,N′-四乙酸 (BAPTA)处理卵子后再受精,由于BAPTA可以快速结合钙离子,导致卵子内不能形成钙波。如果将该受精卵置于含钙离子的培养液中,仍会有钙离子流入卵子内,卵子可以被正常激活。但置于无钙的培养液内,没有钙离子流入,卵子不能被激活。因此推断钙离子在跨入卵子质膜的过程中为卵子的激活提供了必须的信号。但是钙离子是由哪些钙离子通道进入卵子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AMPK:多样性调控机制与疾病治疗新视角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