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蝙蝠的复仇
吸血蝙蝠不仅使人类和牲畜深受叮咬之苦,而且还传播狂犬病。而捕杀吸血蝙蝠似乎不太可能减少狂犬病的传播,这是个坏消息么?
在拉丁美洲,大部分的狂犬病案例都是由吸血蝙蝠引起。它们在晚上叮咬人畜然后吸食血液。除了给人类传播疾病,吸血蝙蝠每年还给畜牧业带来三千万美元以上的损失。政府对此的回应是大力捕杀吸血蝙蝠,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做法非但不奏效,还可能有反作用。
在拉丁美洲,狂犬病的发病率一直处在上升态势,每年造成几十人死亡,而确切的数目很难统计。“如果把狂犬病和晚上吸血的蝙蝠联系在一起的话,你会做噩梦的。”伦敦动物研究所的Rosie Woodroffe说。造成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大陆牲畜数量的增加,这使得某些地区吸血蝙蝠的数量比原来的两倍还多。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很多拉美国家开始捕杀蝙蝠。然而,一位来自美国雅典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 in Athens)的生态学博士后——Daniel Streicker,却致力于研究这些捕杀行为造成的影响。在秘鲁,他和同事花了超过三年的时间来研究全国二十个地区的吸血蝙蝠。由于他们无法直接确定这些蝙蝠是否被感染,因此只能采集蝙蝠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是否含有狂犬病毒抗体。
在今天上线的《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他们表示,每一个蝙蝠群体都表现出了狂犬病毒的迹象。从统计学角度来看,狂犬病毒的携带率与蝙蝠的种群大小无关。Streicker指出,这项研究结果很重要,狂犬病毒在较大的种群中并不会传播得更快。它们不像感冒病毒,后者会在一个拥挤的儿童保健中心快速传播。所以通过捕杀来减小吸血蝙蝠的种群规模并不能降低狂犬病的携带率。
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是,狂犬病毒的携带率在被定期捕杀的蝙蝠种群里更高。在这些种群中,大约12%的蝙蝠携带有狂犬病毒,而在从没被捕杀过的种群中,这个比例只有7%。“如果真有哪里出了什么问题,那我们开始就走错了方向。”Streicker说。一个可能的解释与我们通常如何杀死蝙蝠有关。我们在捕获的蝙蝠身上涂一层抗凝血糊剂,然后放它们回去。这时其他蝙蝠会来帮它清理,吃掉那些糊剂。糊剂能杀死那些成年蝙蝠,而这些蝙蝠又恰恰更能够抵御狂犬病毒的入侵而不传播它们。这种做法会增加那些幼年蝙蝠的数目。它们不会去清理其他蝙蝠身上的糊剂,而且更容易感染狂犬病毒。
“当前的研究证实了人们的新看法:“病原体-宿主”系统很复杂,而且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反馈人们的干预。”参与这项研究的Woodroffe说到。英国剑桥大学的流行病学家James Wood补充说,这项发现可能对如何控制狂犬病毒在蝙蝠种群内的传播有“深远的影响”。但他希望在人们改变捕杀策略之前,这一研究结果能够被受控实验所验证。他说,在任何情况下,给人和动物接种疫苗总是有效的,我们应该推广这种做法。不过Streicker指出,农民很可能还会坚持捕杀蝙蝠,因为就算是没有传染性的蝙蝠也可能给牲口咬出化脓的伤口。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