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我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熊猫种群演化史

2012年12月19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科技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hp
摘要:由中科院动物所、华大基因等单位完成的熊猫种群演化史及适应性相关成果,12月17日在《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该研究通过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方法描绘出熊猫完整的演化史轮廓,并指出人类活动是造成熊猫濒危的主要因素。
    中国科技网讯 由中科院动物所、华大基因等单位完成的熊猫种群演化史及适应性相关成果,12月17日在《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该研究通过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方法描绘出熊猫完整的演化史轮廓,并指出人类活动是造成熊猫濒危的主要因素。

    科学家依据基因组信息研究发现,大约在300万年前,原始大熊猫的食谱结构从肉食发展为以竹为食,“侏儒型”大熊猫出现。当时温热潮湿的环境适合竹林的生长,从而促使大熊猫种群出现了第一次扩张。大约在70万年前,大熊猫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到30万年前左右,出现了第一次瓶颈。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两次巨大的更新世冰川作用,寒冷导致体型庞大的巴氏大熊猫替代了“侏儒型”大熊猫。在倒数第二次冰期之后,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又出现了第二次扩张,并且在5万—3万年前达到顶峰,其间大湖期温热的气候可能对大熊猫的繁盛起到很大作用,而这一时期高山针叶林是适宜熊猫栖息的环境。在末次冰期最盛期,由于严重的高山冰川作用,导致大量的熊猫栖息地丧失,给其种群造成了第二次瓶颈。

    对较近时代的研究发现,大约在30万年前,熊猫种群分化成为秦岭和非秦岭两支。模拟结果显示,在4万年前左右,非秦岭种群扩张了3倍,而秦岭种群则下降了80%。其后,非秦岭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而秦岭种群则渐趋稳定。大约在2800年前,非秦岭种群分化成两个分支,即岷山熊猫和邛崃山—大小相岭—凉山熊猫,形成了如当前稳定的3个遗传系。科学家指出,人类活动造成地理隔离,形成很多独立的小种群,如小相岭大熊猫,使其长期处于更为危险的境地。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