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恒河猴遗传结构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关
2013年02月26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hp
摘要: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张亚平院士课题组与四川大学岳碧松教授课题组合作,对我国多地的野生恒河猴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新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张亚平院士课题组与四川大学岳碧松教授课题组合作,对我国多地的野生恒河猴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
据介绍,恒河猴是最重要的灵长类实验动物之一,也是灵长类中分布最广的类群。从西面的阿富汗到东面的我国沿海,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到印度中部,从我国的中南部到印支半岛中部,都有恒河猴的分布。恒河猴可能是研究高原形成与非人灵长类遗传结构相关影响的最佳模式生物。
运用系统地理学的方法,研究人员同时对恒河猴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遗传的微卫星基因两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两种分子标记所反映的遗传结构显著不同。线粒体数据表明,恒河猴大约形成于231万年前,在我国境内大约115万年前形成了东部和西部两大单倍型组。东部单倍型组呈现出更大的单倍型多样度;而西部单倍型组呈现出更多的地理遗传结构,可能与发生在更新世晚期的青藏高原的隆升和第四纪冰川两大地质事件有关。
研究人员还建议,在对恒河猴东部和西部两大群体分开保护的同时,须特别注重对遗传多样性较低的海南、河南等群体的保护。
上一篇:研究显示进行针对HIV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值得的[ 02-26 ]
下一篇:何首乌或有助防治阿尔茨海默氏症[ 02-26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