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家蚕白妙卵(vit)突变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2013年04月2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hp
摘要:最近,研究人员揭示了家蚕卵致死突变“白妙卵”(vit)的成因并对该突变基因的功能进行了阐释,研究论文《Vitellogenin Receptor Mutation Leads to the Oogenesis Mutant Phenotype ‘scanty vitellin’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于2013年3月20日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515308。文章比较详细的阐释卵黄原蛋白受体在卵的形成及胚胎发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最近,研究人员揭示了家蚕卵致死突变“白妙卵”(vit)的成因并对该突变基因的功能进行了阐释,研究论文《Vitellogenin Receptor Mutation Leads to the Oogenesis Mutant Phenotype ‘scanty vitellin’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于2013年3月20日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515308。文章比较详细的阐释卵黄原蛋白受体在卵的形成及胚胎发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受体缺乏或异常会导致卵不能正常形成,卵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最终导致后代不能正常生长而致死。这一结果为鳞翅目害虫的卵黄原蛋白受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靶标基因。

    白妙卵(scanty vitellin)是日本科学家通过化学突变诱导获得的一种珍贵的家蚕卵突变类型,其表现性状是卵色偏白,比正常大小偏小;生理表现是脂肪体中合成的卵黄原蛋白及30kDa蛋白分泌到血液中后不能被卵正常吸收到卵内,最终导致后期胚胎因营养缺乏而致死。通过几年的努力,作者终于阐明了白妙卵突变体形成机制,发现该突变形成卵黄蛋白成分的卵黄磷蛋白、卵特异蛋白、30kDa蛋白的功能都是正常的,而是运输卵黄蛋白的受体即卵黄原蛋白受体的功能域发生了缺失,导致表达的蛋白功能异常,进一步研究发现,受体蛋白能够正常结合卵黄蛋白,但在卵内的酸性环境下不能正常解离,受体和配体复合物很快被降解,最终导致卵内的卵黄蛋白主要是卵黄磷蛋白和30kDa蛋白大量减少,从而导致后期胚胎发育的营养缺乏而致死。这些结果表明了家蚕卵黄原蛋白受体是卵黄蛋白运输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表明卵黄蛋白对卵的形成和胚胎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为青年教师林英副教授,通讯作者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夏庆友,课题得到了国家973项目的支持。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