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基因突变与疾病动物模型

2017年11月0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 作者:张丽 张连峰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累进性神经退行疾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选择性退化和凋亡为特征,引发瘫痪、最终导致死亡。大量引发ALS的基因突变被鉴定出,包括FUS/TLS、EPHA4、SS18 L1、ATXN2和C9ORF72等基因,这些基因突变的发现拓宽了RNA调节参与ALS病理生成的理解。本文对家族性ALS相关的基因突变及现有的ALS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总结概括。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也称为野葛雷克氏症冶,是一种累进性神经退行疾病,以控制肌肉收缩的一种神经元即上、下运动神经元选择性退化和凋亡为特征,引发瘫痪、最终导致死亡。ALS分为家族型和分散性两类,家族型ALS(fALS)约占10%,散发性ALS(sALS)占90%。目前已找到多种引发ALS的基因突变,仅占这些病例的20%~30%左右。但大部分家族型和是绝大部分分散病例的病因仍是未知,可能与神经突触内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自身免疫反应、重金属中毒、慢病毒感染等有关。

ALS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现新的致病基因、易感基因,寻找不同致病基因导致ALS的共同机制和治疗靶点等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发现的ALS相关基因突变和动物模型情况作如下总结。

 

全文阅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基因突变与疾病动物模型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