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动物感染及动物模型
2017年11月21日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年第5期
作者:孙娜 陈志海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我国2009年发现的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蜱虫是其重要储存宿主及传播媒介,野生动物和家畜均存在自然感染。α/β干扰素受体基因敲除的免疫缺陷小鼠是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SFTSV的动物感染及动物模型的研究成果,为SFTSV自然流行的控制以及动物实验提供依据。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2009年于我国淮阳山地区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发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胃肠道紊乱、肝肾功异常等,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SFT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高发地区主要位于山林或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农民为感染的高危人群,夏秋季是SFTS发病高峰。近年来,许多研究探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V) SFTSV自然界动物感染及实验动物模型特点,本文就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SFTSV自然流行的控制以及动物实验提供依据。
上一篇:3D打印头骨模型[ 11-20 ]
下一篇:郑永唐学科组创建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动物模型获进展[ 11-21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