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018年01月03日
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
作者:李田田 孙伟伟 赵瑞华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本实验从EMs盆腔粘连产生发展过程出发,确定模型成立时间,并对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盆腔粘连组织中tPA含量经行测定,初步探讨其与Ems盆腔粘连发生的关系。
目的: 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指标。
方法: 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子宫内膜移植于大鼠肠系膜间,术后1、3、5、7、14、21、28 d分别随机抽取8只大鼠开腹观察病灶生长情况,采用美国生殖学会粘连分级(AFS)分级、Haber粘连评分两种方法同时对盆腔粘连程度进行评分;同时采取各组病灶及周围粘连腹膜组织行HE染色;术后5、7、14、21、28 d组分别采取病灶周围粘连组织,对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进行动态检测。
结果: 两种粘连评分方法均显示造模后5 d已形成典型的盆腔粘连;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相比,造模5 d后各模型组大鼠盆腔粘连腹膜组织中tPA含量极度降低(P < 0.01),造模28 d后tPA含量有上升趋势,但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 < 0.01)。
结论: 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子宫内膜移植于肠系膜间建立EMs盆腔粘连模型,造模术后5 d即为成熟模型,tPA与EMs盆腔粘连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上一篇:敲除TRPC6对MPTP诱导小鼠神经炎性损伤的影响[ 01-04 ]
下一篇:血清放置时间对大鼠血生化检测的影响[ 01-08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