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sci:“心理”疗法治疗大鼠行为障碍的神经学机制
2018年01月18日
来源:生物谷
作者:生物谷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成果,心理疗法或许能够通过提升内侧前额叶皮质区的活性起到缓解精神紊乱症状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研究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大脑受行为疗法的影响以及通过靶向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又迈进了一步。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成果,心理疗法或许能够通过提升内侧前额叶皮质区的活性起到缓解精神紊乱症状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研究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大脑受行为疗法的影响以及通过靶向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又迈进了一步。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认知行为学疗法通常被用于治疗压力相关的紊乱症状,例如抑郁以及创伤后精神紊乱综合征,但其治疗效果往往差异较大,而且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这种疗法只对部分患者有效。此前,David Morilak与同事们利用大鼠模型进行模拟治疗,即将大鼠在安全的环境下直接与压力来源接触,他们试图进一步理解这种疗法是如何改变大脑活性进而改变行为的。
在这项研究中,成年的雄性大鼠接受了为期两周的压力体验。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了“暴露”疗法的大鼠表现出了行为能力的改善,同时他们的认知适应能力也在治疗之后有了显著的提升。研究者们证实,在治疗过程中大鼠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区的下边缘区域的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结果与此前对压力造成的精神紊乱的患者进行的临床治疗结果十分一致:患者的上述大脑区域也出现活性降低的现象,而通过心理疗法治疗之后该区域的活性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作者认为这一结果揭示了心理疗法缓解患者症状的内在机制,并且为靶向治疗压力引发的精神紊乱症状提供了新的思路。
资讯出处:Exploring the neuroscience of behavioral therapy in rats
原始出处:Activity in the 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is necessary for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xtinction in rats, JNeurosci, DOI: 10.1523/JNEUROSCI.0635-17.2017
上一篇:电子调制颈动脉窦神经成功逆转小鼠2型糖尿病[ 01-17 ]
下一篇:PLOS Genetics:研究肿瘤时,小鼠和人到底有多接近?[ 01-19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