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间接视神经损伤模型

2018年02月24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体重2.0~2.5kg新西兰兔,按30mg/ kg体重的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将动物固定后手术显露两侧眶上缘切迹和眶壁,咬骨钳咬除眶壁(深7~8mm,宽6mm),头放在致伤管下,将自制致伤卡头置于视神经孔上方眶板上,致伤球(45g)从致伤管上端自由落下(管长2m),击于致伤卡头,经骨板将力传递至视神经孔致伤神经,见接光反射消失为致伤成功。

(2)模型特点  视神经组织表现为部分区域呈现脱髓鞘改变,组织疏松呈网状,部分轴突裸露。在神经软膜有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分布不均有增生。神经纤维疏松髓鞘普遍变性,线粒体肿胀,严重的成空泡状。部分变性髓鞘形成洋葱样小体,胶质增生,有灶性水肿软化区存在。

(3)比较医学  临床常见的视神经损伤,多为致伤力通过颅骨的传导。在伴发或不伴发视神经管骨折的情况下致视神经损伤。但采用闭合式打击法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虽与临床视神经损伤特点相符合,但缺点是低成功率及高死亡率,不是理想的模型制作方法。本模型方法采用开放式打击先咬除部分眶壁,使打击力量更加集中,方向性更好,以低致伤强度能稳定高效致视神经损伤,与其他视神经损伤模型相比,更接近临床间接视神经损伤特征。此外,传入性瞳孔反射异常也可作为动物视神经损伤判定的简易标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