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中外联合团队研究:古老爬行类大鼻龙能断尾求生

2018年03月0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我们都熟知壁虎断尾求生的故事,但爬行类的这种求生技能最早是在什么时候演化出来的?吉林大学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古老爬行类大鼻龙能断尾求生,是个十足的“逃生专家”。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世界知名科学杂志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上。
我们都熟知壁虎断尾求生的故事,但爬行类的这种求生技能最早是在什么时候演化出来的?吉林大学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古老爬行类大鼻龙能断尾求生,是个十足的“逃生专家”。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世界知名科学杂志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上。
 
该研究成果由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吉林大学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唐敖庆讲座教授罗伯特·赖兹院士所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所取得的。团队通过对七十余个成年和幼年大鼻龙尾椎骨化石和部份尾部骨架化石的研究发现,其尾椎骨内有可沿着较弱平面断开的裂纹。当捕食者抓住了这类爬行类尾巴的时候,它们的尾椎骨就会沿着裂纹如同纸张沿着打孔线一样定向断开,丢下尾巴,平安逃脱。
 
该项成果所描述的2.89亿年前小型爬行动物从猎食者口中断尾求生的行为,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化石纪录。据了解,这种爬行类动物叫大鼻龙,杂食或植食生活,体重不到二公斤,是二叠纪早期陆地上常见的爬行类,现生爬行动物的远祖之一。
 
研究发现,大鼻龙能在猎食者口中逃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条可断的尾巴,就如很多种现生的蜥蜴一样(壁虎、变色龙等),在它们的尾椎骨上都有类似的裂纹,紧要关头能够断尾求生,利用尾巴误导猎食者,然后逃之夭夭。
 
研究认为,大鼻龙演化出来的此类逃生机制,很可能是它们的类群在演化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在2.51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时候,大鼻龙已经散布到整个超级古大陆。但让人不解的是,当大鼻龙灭绝以后,这种特点就从爬行类的化石纪录中消失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大约七千万年前的蜥蜴化石身上,才重新出现这种特征。
 
研究者通过对诸多不同个体大鼻龙尾椎骨化石切片的显微观测及对比研究发现,这些裂纹是在尾椎骨发育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在年轻的大鼻龙身上有很好的裂纹;而在一些成年者则已经愈合了。这进一步说明,因为在幼年时期被猎食的机会较大,幼仔需要这种能力保护自己;而成年个体使用断尾求生技能的机会则相对较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