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兔非兔,象鼩非鼩
5月20日,我们又迎来最熟悉的主讲人——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张劲硕博士。在科普界中人气超高的张博士给我们带来了名为《蹄兔非兔,象鼩非鼩》讲座。
主讲人张劲硕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动物,也有很多人在家里养了可爱的小猫、小狗,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家人。但即使对于动物爱好者来说,我们也经常会“误解”一些动物,或是误读了它们的名字,或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动物。今天,张博士就帮我们为这些被我们一直误解的动物进行了“正名”。
岩蹄兔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科学家通过DNA、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很多以前被我们误解了的动物分类常识。例如,与偶蹄类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居然是生活在海洋当中的鲸、海豚和河马;陆地上的马却是与以它为食的食肉动物关系很近;象鼩和蹄兔是生活在非洲的动物。它们体型虽然较小,但都是大象的近亲。我们不能单纯根据动物的长相来判断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因为有些动物长得相似,然而在历史的进化中差别很大,有些长得彼此并不相像,但是却拥有共同的祖先。
黑红象鼩 图片来自网络
害虫在大家眼里是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的罪魁祸首,但是所谓的“害虫”,只是针对人类而言。这些昆虫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破坏了对人类有益的植物类群,损害了人类的利益,所以我们才称之为“害虫”。事实上在自然界中,这些“害虫”本身就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成分,它们可以帮助植物传粉、筛选掉那些不适应环境的植物个体等。可以说,少了这些昆虫,自然界是没有办法正常运转的。其实是人类首先破坏了生态环境,才导致了我们今天所谓的“害虫”的出现。良好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良好的生物多样性,昆虫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图片来自网络
人类对动物的偏见还不止如此。受众多影视作品的影响,大家普遍认为“鲨鱼吃人”。但在自然界中,真正被鲨鱼攻击致死的人是少之又少,只有那些带有血腥味或玩冲浪板的人才会被大白鲨攻击。食人鱼被我们认为是热带河流中恐怖的“杀手”,只要不小心跌落河中,就会落得尸骨无存。其实食人鱼是河里尸体的清道夫,它的食谱中最多的鱼、虾和树上落下来的果子。
食人鱼 张劲硕供图
而一向被我们认为是忠贞爱情象征的鸳鸯,其实并不是一夫一妻制,通常一只公鸳鸯会拥有好几只母鸳鸯作为配偶。而平时不太引起我们注意的雁、鹰、鹦鹉等动物却是一夫一妻制。松鹤延年图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常见——气质高雅的鹤高高的站在松枝上。但是事实上因为鹤的爪子短平、抓不住树枝,绝大部分的鹤是没有能力站在树上的,而且鹤类大多数都生活在湿地沼泽中,它们也很少有机会和松树近距离接触。
鸳鸯 张劲硕供图
张博士还给我们讲了很多类似的例子,让我们对很多动物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新一代动物科普爱好者,现在的小朋友们通常具有很丰富的动物知识和野外科考的经历。但是在文化和传统中已经被大家认可并广为流传的“错误”知识还是会对我们形成一定的误导。通过本次张博士的讲解,我们重新了解了那些熟悉的“小伙伴”,也让我们形成了勇于质疑、认真求证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