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克雅二氏症小鼠模型中的朊病毒的自发形成
2013年08月26日
来源:生物谷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hp
摘要:近日,一项刊登自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发现,通过改变一个氨基酸,科研人员在一个实验小鼠模型中引发了一种感染性朊病毒的自发形成,并且重现了克雅二氏症(CJD)的特征症状。
近日,一项刊登自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发现,通过改变一个氨基酸,科研人员在一个实验小鼠模型中引发了一种感染性朊病毒的自发形成,并且重现了克雅二氏症(CJD)的特征症状。
朊病毒是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它劫持了活细胞并逐渐破坏人类、牛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组织,根据朊病毒蛋白(PrP)突变具体位置的不同,它导致了差别很大的临床症状。Susan Lindquist及其同事比较了3种小鼠细胞系,这些细胞系都表达了有单个氨基酸差异的同样的朊病毒蛋白(PrP),从而研究两种人类海绵状脑病的单独的遗传差异,这两种病分别是克雅二氏症(CJD)和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
把两种此前建立的小鼠系——一个正常的小鼠系和一个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模型——与为这项实验培育出的遗传性克雅二氏症(CJD)的模型进行了比较。该研究揭示,表达这些突变朊病毒蛋白(PrP)的小鼠都自发产生了朊病毒,可以在小鼠之间传播,产生类似于人类克雅二氏症(CJD)或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的症状。这组作者说,这些发现揭示出,交换一个正常基因组的一个基因的单个氨基酸可以导致非常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并引发两种不同的传染性朊病毒的形成。
上一篇:中国研究人员发现家鸭是H7N9变异来源[ 08-26 ]
下一篇:Nat Commun:用人iPS细胞和小鼠心脏来人造人心脏组织[ 08-27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