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发布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兔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塞来昔布持续和靶向给药
2018年10月26日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ina and Vitreous December 2018, 4:31 | Cite as
作者:李晓菲译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视网膜下注射诱导兔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评价塞来昔布在巩膜外膜缓释剂中选择性巩膜外给药的效果。
摘要: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视网膜下注射诱导兔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评价塞来昔布在巩膜外膜缓释剂中选择性巩膜外给药的效果。
方法:九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巩膜塞来昔布外植体、玻璃体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和对照组)。以10ug/0.1mL的浓度将bFGF与基质凝胶混合,以2ug/0.1mL的浓度将VEGF与基质凝胶混合。. 分配给塞来昔布或玻璃体内贝伐单抗组的动物在基质胶注射后3天内进行治疗。荧光素血管造影(FA)和视网膜电图(ERG)分别于基质金属注射后5天、2, 4周和8周进行。三个临床特征(视网膜下高荧光,视网膜血管迂曲和视网膜纤维化点)的持久性或回归性在每个研究组中独立评价。采用Fisher精确试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每个时间点的发现频率。
结果:在所有的研究眼中,基质凝胶诱导视网膜下小泡的出现以及视网膜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发展,其特点是FA上的进行性和晚期超荧光。与塞来昔布处理的动物相比,未处理(对照)动物的视网膜下高荧光持续性更高。ERG记录的平均B波振幅比在研究组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对照组动物平均保留治疗前记录的b波振幅的40%(±7%),而贝伐单抗治疗后为53%(±29%),塞来昔布治疗后为53%(±17%)。
结论:在兔视网膜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模型中,巩膜上塞来昔布给药可显著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虽然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是也注意到巩膜外塞来昔布在预防继发于视网膜前纤维血管增生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方面的明显效果。塞来昔布联合缓释治疗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增生性疾病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塞来昔布 脉络膜新生血管 巩膜外传递 基质胶-诱导模型 视网膜新生血管
背景:血管生成是一种重要的器官机制,它是由已有血管的新生血管发展而来的,包括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受体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激活、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以及内皮细胞基底膜的破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调节血管生成、刺激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的活性细胞因子,对于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贝伐单抗和雷尼珠单抗是抑制VEGF亚型活性的商用抗体,其玻璃体内应用与改善新生血管性AMD患者的视力有关。塞来昔布,一种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最近报道可降低糖尿病诱导的视网膜VEGF表达,抑制成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和脉络膜内皮细胞的增殖。虽然玻璃体腔注射允许非常快速的药物输送到视网膜和脉络膜,但它们导致由低于治疗阈值的抑郁症分离的药物水平的高峰,并且还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的风险。因此,目前的玻璃体内注射策略并不代表大多数治疗药物理想的眼内递送概况。开发新的眼内药物输送途径,允许以侵袭性较小的方式进行局部输送,并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提供恒定的治疗药物水平。经巩膜给药使用附在眼睛上的巩膜外植体已被证明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提高示踪剂在眼睛后段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塞来昔布在兔眼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基质凝胶模型上的作用。
方法:给药组与评估:将9只体重2.0~4.0kg的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塞来昔布外植体,、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或对照组)。本实验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混合基质凝胶,经视网膜下注射诱导兔视网膜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n=9)。以10ug/0.1mL的浓度将bFGF与基质凝胶混合,以2ug/0.1mL的浓度将VEGF与基质凝胶混合。该混合物在层流罩下制成并保持在无菌条件下。基质凝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在冰上。在每个动物的右眼进行视网膜内注射基质凝胶。术后进行小切口玻璃体切除术,促进由视网膜下注射产生的气泡的体积膨胀。将连接到结核菌素注射器的套管插入视网膜下空间,并输送大约10-20uL的体积。后对巩膜进行缝合。在手术之前,动物称重,静脉注射氯胺酮/甲苯噻嗪(87mg/mL氯胺酮和13mg/mL甲苯噻嗪),体积为0.1-0.2mL/kg。除了基质凝胶-GF注射之外,塞来昔布组(n=3)用聚乳酸-乙醇酸(PLGA)装置将9.0mg塞来昔布缝合于右眼巩膜,使装置与巩膜紧密贴合。在贝伐单抗组(n=3),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0.05 ml(1.25 mg)。对照组右眼注射磷酸缓冲盐水(PBS)0.05mL。对照组以未处理诱导的兔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为代表。术后5天、2周、4周和8周分别进行眼外检查、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FA)和视网膜电图(ERG)。在FA之前,对动物进行称重并按照上述操作进行麻醉。将0.3毫升10%荧光素钠溶液快速耳静脉注射给每只动物。
外科手术:巩膜塞来昔布外植体植入术,结膜切开,巩膜表面暴露并清洁。在装置的两侧分别放置两个巩膜上聚酯缝合线,在固定缝合线的同时,在装置的每个角落处涂一滴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以将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缝线紧紧地绑在一起,导致外植体紧紧附着在巩膜上。结膜以可吸收缝线封闭在外植体上。外植体植入后立即使用NPB眼膏。贝伐单抗和安慰剂玻璃体腔注射,在离角膜缘约2毫米处,将针插入玻璃体腔。注射后立即使用NPB眼膏。独立地评估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相关的三个临床特征(视网膜下高荧光、视网膜血管迂曲和视网膜纤维斑)的持续性或消退。
结果:在所有的研究眼中,基质凝胶在视网膜下注射后立即诱导视网膜下小泡形成,并刺激局部血管生成,导致视网膜和视网膜下局部新生血管。眼底镜和血管造影发现是视网膜血管迂曲度增加,以及视网膜下和视网膜高荧光,几乎所有的动物在注射基质凝胶1周内都能看到。在塞来昔布外植体组中,这些视网膜特征在随访期内逐渐消退,在8周检查时完全消退。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后,两只兔观察到视网膜下高荧光持续存在,一只兔在8周的随访中发生广泛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术后8周随访观察巩膜外植体兔瘢痕性视网膜脱离。对研究临床特征的统计分析表明与塞来昔布组相比,未治疗组(对照组)视网膜下高荧光、视网膜血管迂曲和视网膜纤维斑的持续性更高。对照组和贝伐单抗组8周随访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高于塞来昔布,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研究期间,ERG记录的平均b波振幅降低。随访四周,所有动物均出现轻度至中度结膜肿胀。结膜肿胀量逐渐减少,在随访(8周)结束时,可见最小的前段炎症。在手术后的第一周,在前房和玻璃体前部也观察到相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经过1个月的随访,炎症反应逐渐减少,完全消失。在整个随访期间,晶状体和角膜保持清晰,研究眼中眼压保持正常,范围从12至18mmHg。在整个研究随访中,塞来昔布外植组没有观察到外植体的挤压。
结论:经巩膜塞来昔布可明显抑制兔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新生血管形成。虽然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但巩膜外塞来昔布在预防由于视网膜前纤维血管增生引起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方面也观察到明显的效果。巩膜上塞来昔布外植体联合缓释治疗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增生性疾病有影响。
上一篇:免疫缺陷大鼠中自然传播的嗜上皮性多瘤病毒的特征、传播和初步…[ 11-07 ]
下一篇:“第十四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圆满召开[ 10-25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