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洋教授:应客观看待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发展
2018年11月07日
来源:生物探索
作者:生物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2018年10月25-26日,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生物技术论坛在西安召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授徐洋在会上作了题为《基因编辑在胚胎干细胞临床开发中的应用》的报告。会后,探索菌就当前干细胞领域的研究进展及衍生问题与徐洋教授进行了深入对话。
克服胚胎干细胞应用障碍
徐洋教授是再生医学及癌症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累计在Natur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癌症研究以及多能干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运用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干细胞治疗以及新药开发等奠定了基础。
大会报告中,徐洋教授介绍,尽管建立才20年,但是人胚胎干细胞(hESC)临床应用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然而,这类干细胞距离运用到临床上还有需要克服的问题,包括基因稳定性、分化细胞的成瘤风险以及异体免疫排斥。
据悉,目前美国已有三个与胚胎干细胞相关的临床试验进入到I、II期。总的来说,该技术是相对安全的,但为防止排斥,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徐洋教授提醒道:“当免疫系统被控制,患者癌症风险亦会增加。被移植到患者体内的细胞基因组是否稳定,是否有突变以及它们进入人体免疫抑制的环境里是否会产生癌症等,这些均是未来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客观看待干细胞疗法
10月中旬,美国著名生命科学网站STAT爆出哈佛终身教授Piero Anversa的31篇论文被撤稿,理由是这些论文涉嫌伪造数据。此事源于2001年,Piero Anversa及其团队认为存在一种源于骨髓的心脏干细胞(被称为cKit+细胞)能够分化成心肌细胞,可用于心肌修复,但此后多名学者开始反复试验,均未能重复出试验结果。
关于此事,徐洋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尽管屡遭质疑,由于该“突破”引导大量科研资金投入,不少学者以“跟风”的形式加入该领域的研究,因此导致长久以来的一个学术错误时至今日才被澄清。
虽然cKit+“心肌干细胞”不存在,但并不代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都不靠谱了,徐洋教授补充道,诸如胚胎干细胞以及iPSC等多能干细胞分化出来的心肌细胞在治疗心脏病的临床前研究已经显示出积极结果。美国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浙江大学等机构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很多重要成果。
事实上,近年来iPSC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在器官再生等方向取得大量进展,且“吹捧”iPSC“万能”的言论似乎更甚。对此,徐洋教授强调,一方面,两者在诱导分化成各种细胞的能力上一样,但iPSC细胞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安全隐患,这也直接导致了第一个iPSC临床试验的流产;另一方面,由于舆论导向的问题,大众对已被“神化”的干细胞再生医学充满了各种期待,“然而干细胞的优劣性和作用不可一概而论,在吸收前沿生物知识的前提下,希望大众在看待相关领域时能保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客观对待新技术所带来的利与弊。”
上一篇:【专访】冯冲博士:体外受精犬的研发及应用[ 10-17 ]
下一篇:蒲慕明院士:未来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需从脑科学得到启发[ 11-16 ]
对不起,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