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饲养管理

生酮饮食及模型饲料介绍

2019年05月3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江苏协同生物 作者:江苏协同生物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生酮体饲料广泛应用于肥胖(酮体减肥饮食)、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癫痫、巴金森病–PD、老年性或早老性痴呆-AD、脊髓损伤、孤独症等)的相关研究。

生酮体饲料广泛应用于肥胖(酮体减肥饮食)、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癫痫、巴金森病–PD、老年性或早老性痴呆-AD、脊髓损伤、孤独症等)的相关研究。

身体内产生的酮体,来自于脂肪酸的代谢。因此,酮体生成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饮食(饲料)提供的总热量达到很低的量,迫使机体燃烧体内的贮存脂肪,从而燃烧酮体供应热量,因此任何饲料,只要限制饲料中的热量达到很低的水平即可。这种生酮体方法完全依赖于喂养方法。另一种是,饮食(饲料)中给予的总热量并不是很低,但是,其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非常低或者极低,但脂肪提供的热量很高或者极高,蛋白质热量可以是低或不低,这种情况下,机体燃烧饮食(饲料)来的脂肪酸,从而产生酮体。这种方法中使用的饲料,正是这里所称的生酮体饲料。

下面,我们来看生酮体饲料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生酮体饲料的基本要求

既然酮体来自于脂肪酸,那么,饲料中脂肪含量必定很高。既然要迫使机体主要是燃烧脂肪酸,那么,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必定要很少,正因为如此,生酮体饮食(饲料),往往采用脂肪含量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比例作为指标,一般这个比例超过1:1。

由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很低,因此,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多少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

当然,我们应该注意,饲料中采用含量表示并不科学,一般使用热量表示。用热量表示时,我们可以这样说:碳水化合物热量低的程度取决于饲料中脂肪的热量和蛋白质热量。由于脂肪热量必需很高、蛋白质热量不应当过低(否则动物缺必需氨基酸),因此,碳水化合物热量必需很低或者极低。正因为如此,生酮体饲料包括两类:

►高脂肪、正常含量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饲料。

►高脂肪、低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饲料。

从脂肪和蛋白质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应用中的特点,生酮饮食分三类:

(1) 长链甘油三酯生酮饮食(LCT-KD);

(2) 中链甘油三酯生酮饮食(LCT-KD);

(3) 从Atkins饮食结构衍生而来的修饰型Atkins生酮饮食模型饲料。

因此,根据这些分类,模型饲料也对应地包括三类:长链甘油三酯生酮饮食模型饲料、中链甘油三酯饮食模型饲料和修饰型Atkins模型饲料。

二、生酮体饲料与其它低碳水化合物饲料或者高脂肪饲料的区别

(1)生酮体饲料与其它低碳水化合物饲料有什么不同

生酮体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热量低、很低或者极低。但是,有些用于研究高热量高脂肪或者复制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的疾病模型中也可能是碳水化合物热量处于低水平,但不会到达很低或极低的水平。例如,用于研究脂肪肝等疾病时的“70%高脂肪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热量一般低至12%,不可能再低。

(2)生酮体饲料与其它高脂肪饲料有什么不同

高脂肪饲料的种类很多,比如,高热量、高脂肪饲料用于研究西方饮食导致肥胖原因、机制,或者用于复制肥胖模型和肥胖并发症模型,在大鼠、小鼠等小型啮齿动物中往往使用“35%高脂肪饲料”,“45%高脂肪饲料”,“60%高脂肪饲料”,而生酮体饲料中脂肪一般高于65%以上,比如,80%高脂肪饲料,90%高脂肪饲料,甚至95%高脂肪饲料。

不少研究者诧异,同样属于高脂肪饲料,或者同样属于低碳水化合物饲料,为什么有的是导致肥胖,而有的导致减肥。实际上,关键就是机体代谢方式的转变,也就是机体对饲料中脂肪热量比例升高有个转折点,低于转折点则肥胖,高于转折点减肥(酮体代谢)。

三、生酮体饲料使用注意事项

(1)不同动物的生酮体饲料不同

不同动物标准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或比例是不同的,真像不应当用老鼠饲料喂养兔那样,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生酮体饲料。

(2)根据研究需要,选择蛋白质的热量水平

正常蛋白质热量水平的饲料用于满足动物得到足够必需氨基酸的情况下生酮体或者酮体代谢的研究,而蛋白质热量的生酮体饲料一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比如,用于研究癫痫的酮体饮食治疗时,往往需要如此。

(3)认识”无碳水化合物”

所谓“无碳水化合物”,并不是0,而是极其微量。原因是,饲料中添加微量营养素时原料中可能含有少量无碳水化合物进入饲料。

(4)脂肪类型

一般使用长链脂肪酸为主或者中链脂肪酸为主的脂肪。

(5)饲料情况

由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脂肪含量很高,因此,生产的饲料不可能像日常喂养饲料那样的颗粒状(棒状),而是油粉状、奶酪状或液体状。

(6)注意喂养方法

喂养时采用限制每天饲料摄入量的方式,并且需要与对照组进行配对喂养(pair-feeding)或等卡喂养,保障每天摄入热量相同。这是决定是否生酮体的关键。

(7)应当跟踪血浆酮体

毫无疑问,如果不测定血浆酮体浓度,那就很难说明是否处于生酮体状态。在文献中一般测定羟基丁酸浓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