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神经所招聘博士后
序号 |
招收部门 |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联系方式 |
应聘条件 |
1 |
基底神经节的发育与退行性疾病研究组 |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与新药研发的研究 |
周嘉伟 |
1.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生命科学博士学位,有志于从事神经科学研究。 2.掌握常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至少发表过一篇SCI收录的论文。掌握电生理技术者优先考虑。 3.有独立工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4.有进取心,思想开放, 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 |
|
2 |
神经所疾病神经生物学研究组 |
脑疾病的遗传与分子机制;脑疾病的非人灵长类模型;脑疾病的物理干预和药物研发 |
熊志奇 |
1.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历,具有分子生物学或电生理或医学背景; 2.有独立工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
|
3 |
视觉神经生理学研究组 |
视皮层信息处理、抉择行为、学习行为、行为灵活性以及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 |
姚海珊 |
1. 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学术论文; 2. 具有环路示踪、小鼠行为学、光学成像或电生理经验者优先; 3. 工作认真踏实,具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善于与同事交流合作; 4. 具有探索精神、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具备较强的科研文献阅读能力。 |
|
4 |
感觉整合与行为研究组 |
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通过在全脑尺度上对斑马鱼大脑(含十万个神经元和一亿个突触)功能的系统性研究,致力于阐明普适大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神经信息的处理机制。 |
杜久林 |
1.具有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在国际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2.熟练掌握电生理技术者优先考虑; 3.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和追求,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4.工作踏实,认真负责,善于交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
5 |
视知觉机制研究组 |
视觉信号在人和非人灵长类猕猴以及家猫各个不同视皮层中加工和处理的神经机制 |
王伟 |
职位(一):在位电生理记录方向 1.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对本研究组工作感兴趣,有相对独立工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视觉或其他感觉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背景,掌握胞内或胞外电生理记录相关技术优先考虑。 3.掌握实验动物手术(如静脉和气管插管、开颅等),具有鼠、猫、灵长类动物在位电生理记录经验优先考虑。 职位(二):电生理数据分析和建模方向 1.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对本研究组工作感兴趣,有独立工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获得计算科学,数学,神经生物学,或信号处理和分析等相关专业学位,具备较强的数理背景,对本实验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并参与在位电生理实验数据的采集。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精通一门编程语言。 3.对计算神经和实验神经科学感兴趣,有过相关经验者优先考虑。 |
|
6 |
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 |
非人灵长类基因编辑,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 |
孙强 |
1. 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志从事科学研究; 2.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或胚胎学背景; 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乐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为人诚实,具备独立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富团队协作精神; 在国际刊物发表过论文的候选人予以优先考虑。 |
|
7 |
神经可塑性分子基础研究组 |
神经可塑性的分子调控机理及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孤独症等)的分子与环路基础 |
仇子龙 |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在国际SCI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发表一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2.具备神经科学研究背景,熟练掌握组织切片,免疫染色,神经解剖学等基本技术与知识,有动物行为学经验者优先考虑。 3.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与沟通能力。 |
|
8 |
离子通道调控研究组 |
神经系统衰老的分子机制和离子通道功能调控机制 |
蔡时青 |
1.获得或者即将获得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学习能力; 2.有线虫或者小鼠的工作经验,近期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及以上一作SCI论;具有较好的英文读写能力。 3.对衰老或者离子通道的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在科研工作中有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
9 |
神经元功能环路研究组 |
工作记忆行为的功能神经元环路机制 |
李澄宇 |
1. 对科学研究有强烈的兴趣和理想,自我要求较高; 2. 有独立工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3. 获得过、或即将获得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4. 在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以上相关学术论文; 5. 掌握单细胞测序、全脑投射图谱、光遗传操纵、胞外电生理记录、在体钙成像、以及行为分析者优先考虑。 |
|
10 |
脑影像中心 |
高端磁共振脑影像技术 |
王征 |
1. 具有医学影像、磁共振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数理统计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本科或以上学历,能熟练使用Python或R语言编写代码和脚本;博士后职位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得学位,并有1篇以上已经发表的英文SCI文章(如工程技术方向则无需文章); 2. 具有一定的C/C++和Matlab仿真编程经验,有较强物理或工程技术基础;对电磁场基础理论、射频信号调制接收、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近场通信)等有经验者优先考虑; 3. 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对脑科学研究感兴趣,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工作认真踏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独立工作和学习能力; |
|
11 |
神经环路与感觉信息处理研究组 |
利用单细胞测序、小鼠遗传学、动物行为学等方法研究痒觉、痛觉的细胞和神经环路机制 |
孙衍刚 |
1. 生物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具有分子或细胞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电生理或光学成像等相关研究背景; 2. 工作认真踏实,具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善于与同事交流合作; 3. 对神经科学有浓厚兴趣,具有探索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 在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以上相关学术论文。 |
|
12 |
干细胞和神经发生研究组 |
神经干/前体细胞异质性和神经元类型多样性的分子细胞机制 |
何杰 |
1. 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有专注科研职业发展计划;对研究组研究方向有强烈兴趣。 2.具有染色体生物学或擅长数学算法和编程经验者优先。 3. 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
13 |
生物节律与衰老疾病研究组 |
生物节律与长寿相关机理 |
张洪钧 |
1. 获得或即将获得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有志于从事神经科学或生物医学研究; 2. 对生物学研究有高度热情,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执行力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熟悉单细胞测序分析、电生理记录、在体钙成像、或动物行为采集与分析者优先考虑。 |
|
14 |
抉择和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组 |
大脑的抉择、推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 |
杨天明 |
1. 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理统计、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 2. 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SCI论文者,具有良好英语水平者优先; 3. 具有丰富的编程经验;对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多元统计分析等有经验者优先考虑; 对神经科学研究感兴趣,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善于交流沟通,工作认真踏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独立工作和学习能力; |
|
15 |
生物网络计算研究组 |
单细胞水平全脑网络重构 |
严军 |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包括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 2.熟练掌握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具有单细胞测序、神经示踪、光遗传学、神经成像等方面背景者优先考虑; 3.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踏实肯干,团队协作; |
|
16 |
感知的神经基础研究组 |
感知与抉择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
徐宁龙 |
1. 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有志于从事神经科学研究。 2. 具有系统神经科学,或神经电生理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3. 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细致,动手能力强,善于交流,协作能力强。 4. 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科研文献阅读能力。 |
|
17 |
灵长类疾病模型研究组 |
疾病模型 基因编辑 |
杨辉 |
具有博士学位,至少发表一篇专业领域期刊文章, 如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Biology of reproduction, Molecular therapy, Molecular plant等,领域不限。 1.AAV病毒的改造、制备及纯化;(需求:蛋白纯化方向); 2.建立病毒随机文库,并在猴模型中筛选出高效感染特异组织的AAV病毒; 3.猴模型中特异组织器官(如视觉及听觉细胞)的在体基因编辑,建立相关疾病模型; 4.在疾病猴模型中利用在体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罕见疾病; |
|
18 |
神经环路发育研究组 |
神经环路的发育 |
徐华泰 |
1. 近年获得博士学位,有志于从事神经科学研究。 2. 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并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有电生理经验的申请人优先考虑。 3. 具有良好的英文科技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 |
|
19 |
神经光学成像研究组 |
发展新型神经光学成像技术,并应用多种成像技术于斑马鱼,小鼠和猕猴等模式动物的神经科学问题的研究 |
王凯 |
1. 发展新型神经成像技术 2. 电子工程、物理、生物物理等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具有较好实验光学基础 3. 对神经科学有浓厚兴趣,具有探索精神 4. 即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又善于与同事交流合作 5. 在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以上相关学术论文 |
|
20 |
比较神经心理学研究组 |
序列学习、多感觉整合和自我意识的神经机制 |
王立平 |
1. 获得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数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熟悉Matlab、Python、R或类似编程语言,有一定的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经验者优先,接触过时间序列分析者优先; 3.对于神经科学研究感兴趣,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工作认真,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者优先。 |
|
21 |
运动控制神经机制研究组 |
运动控制的神经解码,以驱动外部机器人装置来实现脑机接口,为类脑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和运动障碍病患的假肢和康复提供帮助 |
崔翯 |
1. 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心理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 2. 具有在体电生理记录,及电生理数据分析经验者优先考虑 3. 具有灵长类动物实验经验者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优秀SCI论文者优先。 4. 精通机器人学、MATLAB、LabView、R、及Python编程者优先考虑。 5. 对探索大脑功能的奥秘有强烈兴趣,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喜欢接受挑战,有相对独立主动的工作能力,善于解决技术难题,具备日常英语沟通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青年科研人员。 |
|
22 |
神经分化和再生研究组 |
神经退行性疾病(AD或PD)的细胞治疗及机理研究,环路示踪新技术的开发 |
陈跃军 |
1.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生物,医学,或其它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的英文科技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志从事人多能干细胞的神经分化和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相关研究,或环路示踪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2.发表过相关领域SCI论文。 3.有高度的进取心,具有创新与合作精神; 4.具有以下条件者优先(满足任何一项即可):熟练掌握人多能干细胞培养或神经分化技术;熟练掌握分子相关技术,并有细胞生物学背景;从事神经环路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掌握大动物疾病模型(如猕猴)的制备;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者。 |
|
23 |
比较神经成像研究组 |
清醒狨猴fMRI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
梁智锋 |
1. 具有或即将获得脑科学、认知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非人灵长类(尤其是狨猴)研究经验的尤佳,但并非必须。 2. 工作严谨、负责,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具有较好的英文读写能力,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 |
|
24 |
突触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组 |
神经系统中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功能 |
竺淑佳 |
1.具有结构生物学(熟悉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的候选者优先; 2.熟练掌握全细胞电生理技术者优先; 3.获得博士学位。发表一篇及以上一作SCI论文,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强; 4.对离子通道研究及神经免疫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有进取心并乐于从事探索性科研工作。工作勤奋,具有团队精神和责任心,善于与人交流。 |
|
25 |
听觉系统发育再生研究组 |
基因治疗研究 |
刘志勇 |
1. 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有志于从事神经科学研究 2. 对科学研究有强烈的兴趣,不要求一定有听觉研究有背景。 3. 性格开朗,有团队精神,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新技术。 Crispr/Cas9的方法进行体内高通量基因编辑以及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向听觉毛细胞分化相关的研究,或者利用单碱基突变技术构建人类临床常见耳聋突变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基于病毒感染的基因治疗研究(跟医院耳鼻咽喉科合作) |
|
26 |
场景和行为的神经机理研究组 |
场景认知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 |
徐春 |
岗位一(电生理记录): 1.研究海马脑区的神经活动编码 2.熟练掌握电生理实验技术,特别是多通道电极记录 3.具备编程经验和数据分析经验 4.有双光子成像经验者可以另外单独优先考虑 岗位二(环路示踪): 1.研究海马脑区相关的环路连接图谱 2.熟练掌握实验动物手术操作,特别是大型灵长类动物的手术操作 3.熟练掌握分子克隆和细胞培养等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4.具有病毒学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考虑 |
|
27 |
物体视觉研究组 |
运用fMRI和电生理记录研究灵长类(猕猴)物体识别的神经机制 |
常乐 |
1. 获得或即将获得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学习能力; 2. 熟悉机器学习、具有MATLAB及Python编程经验者优先考虑; 3.具有在体电生理记录或fMRI经验者优先考虑; 4.具有灵长类动物实验经验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5. 对于神经科学研究感兴趣,善于交流沟通,工作认真负责。 |
|
28 |
灵长类生殖工程研究组 |
非人灵长类胚胎发育及干细胞研究 |
刘真 |
1. 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2. 有优秀的细胞生物学或神经生物学背景; 3. 具备独立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4. 在国际刊物发表过论文的候选人优先考虑; |
|
29 |
认知控制研究组 |
探索思维和行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
叶铮 |
1.具有博士学位,有志于从事临床神经科学研究; 2.有采集和分析fMRI数据的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 3.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过一作论文者优先考虑; 4.工作认真负责,务实上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
30 |
稳态神经调控研究组 |
稳态行为(体温,睡眠等)的神经环路机制 |
张哲 |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在国际SCI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发表一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2.具备神经科学研究背景,掌握RNA测序、胞外电生理记录、在体钙成像、以及行为分析者优先考虑。 3.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英语写作与沟通能力。 |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